良庆区:“清洁乡村”活动硕果累累

09.12.2014  17:36

  城区党委书记陈竑(中)在大塘镇南荣村平天新坡检查指导“清洁乡村”工作。谢蒙龙  摄

  返乡的青年、村干、志愿者与当地村民一起硬化村主干道。通讯员周思羽  摄 

  全民参与“清洁乡村”活动。(良庆区乡村办供图)

  2013年5月,根据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在良庆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场以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为目标的“美丽良庆·清洁乡村”活动拉开了帷幕。

  良庆区广大干部群众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奋力开拓,  在今年前三季度“清洁乡村”考评中,良庆区在各县区排名中均名列前茅,那陈镇、那马镇、南晓镇、大塘镇还获得南宁市“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十佳乡镇”荣誉称号。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良庆区“清洁乡村”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五大行动”治环境

  自去年5月以来,良庆区通过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综合整治大行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行动”“生态型经济发展大行动”“清洁管理体系建设大行动”“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五大行动来强力推进“清洁乡村”活动,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在“三清洁”综合整治大行动中,大力整治农村“八种乱象”,组织清扫活动3200多次,清运、处理垃圾15万多吨;开展清洁水源专项整治活动1500多次,清理小溪(河)流、沟渠、池塘、湖库1800多处;清捡田园面积50多万亩,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6万多吨。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行动”中,城区财政划拨490万元完成了大塘镇那团村那团新村等13个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和南晓镇晓元村同吉坡等5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示范点建设。实施村坡道路、巷道硬化工程,由市财政补助50万元、城区财政投入2028万元,对城区97个村坡主干道、巷道进行硬化。目前已完成67个村道、巷道硬化项目。城区还投资2796万元,建设完成了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7座,配套污水收集管网77千米。

  为迎接体操世锦赛,今年良庆区还开展了铁路沿线和绕城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完成铁路沿线房屋风貌改造2511户,绕城高速沿线房屋风貌改造465户;铁路沿线新增绿化面积达369518平方米,城市出入口及绕城高速公路沿线新增绿化面积达52750平方米。

  锤炼干部树新风

  8月14日上午,良庆区组织开展了清洁乡村“百日攻坚战”统一行动日活动,发动辖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参与活动,确保全面完成“清洁乡村”活动攻坚年巩固提升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去年以来,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良庆区组织开展“千名干部大宣讲”“千名干部回乡行”等活动,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带领广大群众投身“清洁乡村”活动。

  同时城区还选派了123名“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出台《南宁市良庆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及工作队员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办法,加强管理,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

  城区乡村办还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辖区所有村两委干部和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员进行培训。去年5月以来,累计开展学习培训活动3次。各工作队共组织召开村民大会2200多次,撰写调研报告150余篇,提出建议700多条,开展整治活动800多次,清理垃圾970多吨。

  创新举措破难题

  良庆区还致力于探索“清洁乡村”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破解农村垃圾、污水、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南晓镇实行“五个一点”处理农村垃圾。“卖一点”:即农户将橡胶、废铜铁、废旧纸、酒瓶等可回收利用物品自行卖给废品回收点;“埋一点”:将煤渣、炉灰、石块等垃圾就近铺路填坑;“沤一点”:即将剩饭菜、瓜果皮、烂菜叶等垃圾挖坑集中堆沤或倒入沼气池做原料;“烧一点”:将秸秆、竹木屑类等倒入焚烧炉烧毁;“运一点”:将废塑料、纤维、泡沫等垃圾由保洁员统一收集送垃圾池处理,有效地破解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城区还在那马镇共和村那计坡投资  84.26万元建设了1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套了2.3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该设施日处理污水145吨,采用地埋式微动力一体化工艺,管网收集的生活污水由泵流至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调节,再进行厌氧、好氧、沉淀、消毒处理,污水处理后可用作灌溉、养鱼等农业生产活动,解决了生活污水乱排放的问题。

  健全机制固成果

  良庆区严格实行网格责任制,进一步健全了“责任区领导—工作队长—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坡屯队长”五级工作联动机制,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网格单位执行力。

  在资金投入方面,良庆区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捐赠、群众自筹方式建立“清洁乡村”活动投入保障机制。截至目前,城区财政共划拨资金13835万元用于“清洁乡村”活动各项经费开支。其中,下拨中央“一事一议”资金168万元,自治区级财政专项资金1341万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4451万元,城区本级财政专项资金7790万元,社会捐赠资金85万元。此外,城区大部分村屯定期收取保洁费,累计收取保洁费35万多元。群众还自筹193万多元实施村坡道路、巷道硬化项目。

  通过开展“清洁乡村”活动,良庆区建立了一整套农村垃圾集运处理、水源保洁、田园保洁等制度办法,制定落实了《良庆区“美丽良庆”乡村建设活动考核评比奖惩办法》《良庆区农村保洁员管理办法及工作职责》等制度办法,同时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组建“清洁乡村”活动村民理事会,完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组织群众参与“清洁乡村”活动,基本实现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

  此外,城区还定期开展先进示范评比表彰活动,截至目前,共评选出“美丽示范户”821户、“美丽大嫂”504名。通过开展一系列评比表彰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展新颜

  一幢幢具有壮乡风情的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通向四方,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遍布田间地头,一根根自来水管通往家家户户,一排排整齐的果树布满村道两旁,一簇簇鲜花绿草点缀房前屋后……这是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的乡村新貌。“咱村自明朝开始建村,这一年的变化,胜过过去500年!”75岁的坛良村小学退休教师黄益亨感慨万千。

  2013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冒雨来到这个南宁贫困村调研,并向村民承诺,要把“”和“”问题解决好。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在自治区、市两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一个石山环绕、人均耕地不足3亩的贫瘠小山村,变身为一个路通水通、清洁美丽、产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6公里水泥路直通村口,  14条坡内道路建成使用,40条巷道得到硬化……”  坛良村村支书黄达章说起乡村巨变如数家珍。“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绿化、美化工程的建设,在村里多种花、多种树,打造花园式的美丽乡村”。

  “环境好,大家伙也都更自觉了,我们自己动手,自己管理,全村上下铆足一股劲要把新村建设好,不辜负总理的期望”。村民黄杰汉每天都主动清扫自家门前的垃圾,在他看来环境卫生是大家的事,动动手就能维护良好的环境。

  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面貌焕然一新。  通讯员黄祥心  摄 

  大塘镇“清洁田园”有新招

  “大伙拿着单子,照着这个配方施肥后再插秧,可以大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4月17日,在良庆区大塘镇大塘社区写书坡的田头,农技人员给农户每人发放了一张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据了解,良庆区在春耕生产中大力开展绿色植保、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水肥一体化、土壤有机质提升、生态循环农业等清洁生产实用技术推广,有效地保护了田园清洁。

  大塘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梁飞胜介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通过土壤测试掌握肥力状况,按不同作物需肥特征,实行科学的配比平衡施用的方法,“就是先看诊再下药,对症下肥”。农户李若明家有10多亩坡地甘蔗,过去都是凭经验施肥种植,如今推广的科学种植方法让他尝到了甜头。“通过一年的试验,我发现我的甘蔗地不仅肥料节约了150多斤,每亩产量还比过去提高了一吨,增产增效。”李若明乐呵呵地说,以前施肥总是拿不准,现在施肥用数据说话,更靠谱、更环保。

  每年甘蔗收割后,秋冬季的大塘镇田间、道路旁时常“狼烟”四起,刺鼻难闻,农户们按照“老经验”,将甘蔗尾焚烧做肥料。“我们村有南北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横穿而过,每年秋冬季都接到很多火警,都是群众烧甘蔗秸秆引起的。”那团新村村支书潘建平说。

  大塘镇那团村那团新村村民陆富旺自筹资金引进了17万元的粉碎秸秆压块设备。水稻、玉米、甘蔗等秸秆经粉碎压块后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可储存的农业饲料,既消除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和火灾隐患,又促进了农业生产废弃物有效回收再利用。

  陆富旺介绍,目前向村民收购甘蔗秸秆每吨约200元,经粉碎压块包装后每吨可以卖到500元左右,是一个高收益的环保项目,应该在农村大力推广。

  “秸秆深加工并不仅仅是粉碎这么简单,我们还指导农户在里面添加一些营养剂,更利于牛羊的吸收生长。”大塘农业服务中心的李少媚说,这种秸秆科学处理技术形成了生态农业良性循环。

  而在南晓镇农技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村民秸秆还田、蔬菜秸秆及残菜堆沤、蔗叶还田等实用技术。今年南晓镇将水稻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纳入“清洁乡村”专项活动,在全镇范围大力推广。现在南晓镇水稻面积有4.1万亩,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就有3.8万亩。

  那陈镇“清洁乡村”力促产业发展

  自开展“清洁乡村”以来,那陈镇突出科学规划,要求各村要把“清洁乡村”活动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倾力打造火龙果特色品牌,着力做大做强那陈火龙果产业,通过“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力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该镇火龙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上万亩,6000多亩已进入投产期,去年总产量达9000多吨,总产值达3600多万元。

  一是“清洁乡村”推动发展,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以该镇最早发展火龙果种植的西宁村为中心,充分利用周边各个村、坡丰富的土地、气候资源,逐年辐射带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已上万亩,正向全国火龙果之乡3万亩的目标冲刺。

  二是抓好产地认证,着力树立特色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紧紧抓住该镇气候和土壤适合出优质火龙果,市场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欢迎等独特优势,认真抓好产地认证工作,着力树立特色品牌,提高地方产品知名度。

  三是加大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针对该镇地处大王滩库区、移民较多等实际,  2013年和2014年每年投入了2000多万元用于库区移民居住环境、道路、人饮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不断促进了火龙果产业的蓬勃发展。

  四是抓好品种改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与自治区农业厅技术部门加强联系,引进火龙果新品种进行品种改良,同时,邀请专家到村、坡甚至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提高果农的种植管理技术水平,提升火龙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业经济效益。2013年还分别为维坝、坛留两村争取到上级扶持火龙果产业资金90万元和80万元。

  五是创新发展模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与南宁惠百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火龙果交易中心,解决果农销售的后顾之忧。同时,为解决农户投资困难问题,该公司计划与农户签约发展连片种植,即农户以土地作为投资股份,公司提供水泥杆、果苗、肥料等生产资料,由农户负责种植和管理,公司全部收购花、果、枝条,按照投资股份分红。据悉,该公司计划于今年6月开始收购火龙果的花、果、枝条,花以蔬菜的形式批发至全国各地的超市,果品以鲜果或用于酿酒等形式销售,枝条用于提炼美容护肤品的原材料,枝条提炼后剩下的纤维渣则用于发酵成农家肥。

南晓镇晓元村那排坡八旬老人积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通讯员黄祥心  摄  

  南晓镇晓元村那排坡变身记

  12月初来到南晓镇晓元村那排坡,这里一派忙碌建设的景象:村广场中央的文化中心主体结构已经搭建完成,100栋村宅立面改造工程也展露新容。“元旦前所有建设都会完工,到时候村里的面貌将会大改观,我们还会请歌舞队来欢庆一番。”晓元村村主任卢绍贵说起新村喜不自禁。

  “这一年多来,我们村的变化可大了,道路干净整洁,还有一个那么大的篮球场!”小男孩陆杰凯指着坡里的篮球场自豪地说。道路被建筑垃圾堵占,水塘“种养”着各种垃圾,牛栏猪舍臭气熏天,这是村民对过去那排的印象。“清洁乡村”活动以来,那排坡党员干部带头,引导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群众由最初的“要我干”到“我要干”,积极主动地建设自己的家园,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据了解,由于群众参与热情高,那排坡仅用5天就完成巷道改造35条共2100米,7天完成920平方米灯光球场和38米宣传活动长廊。村中年富力强的人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中,老人们也闲不住,那排每天都有5、6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清扫道路落叶、清捡垃圾,在建设美丽乡村上发挥余热。80多岁的张其贞老人就是其中一个,只要有空她就会清理擦拭村里绿化维护带上的瓷砖。“擦干净了,大伙就可以坐在这里聊天看球了”。从八九岁的少年到八旬的老妪,自觉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已经成为那排坡男女老少的一致共识。

  随着“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城区各镇制定村坡美化方案,那排坡成为了南晓镇打造的村坡示范点。在进行人畜分离、池塘改造等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拆除一些农房设施,村民们二话不说,在村群众大会上表示不拖后腿,无偿奉献土地,积极配合推进项目建设。

  这仅仅是良庆区推进“清洁乡村”活动的一个小插曲。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良庆区许多村屯面貌大变,包村干部和村民共同谋划村庄整治大事,不仅环境变干净整洁了,连停车场、污水处理站这些在城里才能见到的设施也落户农村,使得“清洁乡村”活动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延伸。

  (记者田艳  通讯员谢蒙龙  欧乐) 

编辑:梁丽玲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
南宁230多名市政工人出动排涝 紧急处置各路段积水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黎兆齐)昨日,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