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戏曲艺术亮相第四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28.09.2016  03:05


  广州粤剧院的粤剧《红的归来》亮相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


本报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    文/图

随着一曲《友谊欢歌》唱响,来自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等东盟7国以及中国广东、山西、浙江、广西等地的艺术家们手挽起手,一遍一遍地向台下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挥手致谢,6天来戏迷们高涨的热情和热烈的掌声成了对他们最好的回馈。9月22日晚,随着大联欢晚会的落幕,第四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结束了一年一度的旅程,艺术家们即将踏上归途,但交流不会停歇,友谊仍在延续,艺术的魅力永远感染人们的心灵。

9月17日至22日,来自中国与东盟7个国家25个院团的29部戏剧轮番在广西南宁展演,描绘了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绚丽画卷。戏剧周采取“演、研、展、赛+大联欢晚会”的“4+1”模式,涵盖了金色殿堂·中国东盟优秀艺术家专场展演、戏海扬帆·中国东盟优秀剧目展演、中国—东盟艺术展览、中国—东盟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戏剧周电影展览、中国—东盟南派粤剧大赛、中国东盟戏剧周大联欢晚会等内容。短短6天,观众不仅欣赏了粤剧、昆曲、晋剧、滇剧、彩调剧等中国戏剧,也接触到越南嘥剧、改良剧,新加坡猴纸剧,菲律宾黑光木偶戏等具有浓郁异国风情的戏剧。

精彩!大开眼界!没想到戏剧也能这么有趣。”以前很少看戏的广西医科大学学生范朗琳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各种风格的戏剧。这场戏剧盛会既有上海昆剧团演出的典藏剧目《牡丹亭》,也有山西省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的新编晋剧《续范亭》,观众既聆听了新加坡猴纸剧坊的艺术家讲述《金鱼鲸鱼》的感人故事,也从泰国传统戏剧《苏瓦纳萨摩》曼妙的舞蹈动作和极富节奏感的音乐中感受到泰国舞蹈的优雅大方和泰国民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一幕幕绚丽多彩的戏剧呈现,让人不禁感慨文化的多元与奇妙。

菲律宾BKFI剧团演出的《布拉干之歌》是一部展现吕宋岛表演艺术在被殖民时期变化发展过程的音乐舞剧。该团的一位演员说,《布拉干之歌》完整呈现了菲律宾布拉干地区的风土人情,如演员穿的配有镂空图案的白色丝质服装便来源于当地传统的宫廷礼服,代表了菲律宾人民面对殖民势力展现出的勇敢和智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戏剧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文化的无穷魅力,我喜欢这样的活动。”观众罗锦表示。

本届戏剧周最大的亮点是,来自中国与东盟的五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齐聚南宁。”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方宁表示。泰国的孔剧、柬埔寨的皇家芭蕾、越南的水上木偶戏、中国的粤剧和昆曲相继在南宁的夜空绽放,成为戏剧周浓墨重彩的篇章。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水上木偶戏被誉为越南的戏曲国粹,演员们在1米深的水中通过操控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木偶演绎性格迥异的角色,因此,水上木偶戏也被世人称赞为“越南田野艺术之魂”。因为水上木偶戏对演出场地有特殊要求,下飞机后,越南国家木偶剧院的艺术家们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寻找合适的场地。该剧院的一位副导演说:“这是水上木偶戏第一次在中国—东盟戏剧周亮相,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传统戏剧让观众了解越南人民对田野、动物、生活的理解,并喜欢我们的艺术。

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各国对戏剧周都给予了极高重视,派出了最好的院团、演员和剧目。”方宁介绍,越南首次派出了越南国家剧院、越南国家木偶剧院、越南改良剧团、越南嘥剧院4家“”字号院团;广州粤剧院、上海昆剧团等国内一流戏剧院团也争相助阵,演出阵容更不乏武凌云、欧凯明、吕锁森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和戏曲大家。

9月17日,作为戏剧周开幕大戏,广州粤剧院的新编大戏《红的归来》首先献演。“艺海浮沉苦作舟,西关明月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粤剧表演艺术家崔玉梅饰演的红线女人未到声先至,悠扬婉转的声线赢得观众一片掌声。“二度梅”得主欧凯明在该剧中饰演粤剧大家马师曾。

红的归来》是前不久举办的第七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的闭幕大戏,讲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红线女在大红大紫时毅然选择返回大陆发展粤剧艺术的故事,重现了“红腔马调”的粤剧精髓。广州粤剧院是中国—东盟戏剧周的“老朋友”,该剧院院长余勇表示:“参加这类戏曲交流活动,不仅能让观众对粤剧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在多国的艺术交流中取长补短。

中国与东盟在文化上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我们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就是期待以文化为纽带,让双方通过不断学习,加深彼此的欣赏和尊重,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朱创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