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苗乡融水:小块变大块 “龙头”树品牌

03.02.2015  22:19

摘要提示: 2014年,融水苗族自治县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以“十大农业增收基地”建设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列为全县“八大重点工作”之一,县本级资金1800万元资金做大做强做优“三养”、三香”、“三林”等优势特色产业。

              中新广西网2月3日电 (韦鼎标)2014年,融水苗族自治县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以“十大农业增收基地”建设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列为全县“八大重点工作”之一,县本级资金1800万元资金做大做强做优“三养”( 林下养鸡、稻田养鱼、特种养殖)、“三香”(香猪、香鸭、香牛)、“三林”(杉、竹、茶)、“三农”(蔗、果、桑)等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宽拉长特色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全县预计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增长1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亿元;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达 17.52亿元,增长5 %以上。

            土地流转推动规模发展

            “以前我们村也种有一定规模的黄瓜,但把握不了市场,亏了不少钱,村民不敢搞了,好多外出打工。现在土地转出后,每亩租金年纯收入可得700元,老板还请我做田间管理,每天收入70元,不用外出打工,还可以照顾老人 、孩子,多好的事啊。”在安陲乡大塅村大塅村立新屯,村民邱任林感慨地说。

            去年,安陲乡采取公司流转 、以商招商和经济能人带动等三种方式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大塅 、暖坪 、乌吉等村与三家公司签订旱田 、荒坡 、山场共4995亩的土地流转合同,用于发展高山蔬菜、药材和油茶等,为该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样以流转方式,永乐乡从当地农民手中流转土地1200多亩,通过引进福融贝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千亩香芋种植示范基地”,发展香芋种植,当年就产出香芋总900多万斤,总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利润达400多万元以上。同时也解决当地1300多个富余劳动力。

              像安陲、永乐乡这样,通过土地流转、“公司+标准化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蔬菜、水果、药材、林木等种植,拓展产业规模发展。正成为该县农业产业规模由“小块变大块”迈进的“助推器”。 2014年,该县土地流转面积达6.8万亩,新建“三养”、“三香”、“三林”、“三农”等十大农业增收基地21个,全县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特色农业催生富民效应

              在四荣乡荣地村高山特色水果种植示范基地里,刚涂上石灰水的桃子树与吊脚木楼相映成趣。“明年春天这里将变成花的海洋,成为龙女沟景区的一个新景点。”荣地村村委主任潘剑介绍。这片1000多亩的桃子树已经种植有3年,3年来村民们一直桃树下套种辣椒、南瓜等蔬菜,以短养长。同时,依靠元宝山龙女沟景区优势,结合产业搞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

              该县针对有17个乡镇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的实际,通过农户种植和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联营模式,建立以黄瓜、茄子、苦瓜、指天椒、香芋等高山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重点,建立高山蔬菜基地2000亩,辐射带动全县高山蔬菜种植4018亩,高山蔬菜种植收入达1260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460元;覆盖10个乡(镇)18个村21个屯2万多户,惠及10万农民。同时,对地方高山野生红茶进行保护发展,建立了地方茶品种育苗基地,进行茶园标准化生产示范、有机认证和有机转换,提升茶叶加工工艺水平,提升本地野生红茶品质。一年来,全县新增有机茶园面积3000多亩。同时,以蓝莓、厚朴等适合高山种植的水果、药材也开始形成规模。逐步形成了高山水果、高山蔬菜、高山茶叶等为主体的高山农业格局。

              除高山农业外,该县还大做“特色”农业文章,以特色促发展。药材、食用菌等林下经济和融水香鸭、禾花鲤等特色养殖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三农基地”、“三养基地”、“三香基地”和“三林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四基”格局初具规模,推动全县特色农业发展升级。

              据统计,2014年该县新建规模香牛养殖场5个,年出栏香牛3.27万只;新建融水黑香猪规模养殖场24个,全年出栏黑香猪16.1万头;新建香鸭规模养殖场40个,年出栏融水香鸭85万只。新建林下养鸡规模场70个,年出栏林下土鸡152.23万羽。通过大力推广“三养”养殖,其中在禾花鲤养殖上,采取在连片200亩以上的稻田,加宽加高田埂,保证放养鱼苗的成活率。去年,全县稻田禾花鲤养殖面积6万亩,产量1102吨,农民获得纯收入1430万元,亩增加产值600元。

              龙头带动打造特色品牌

              1月29日,在融水康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将包装好“振融宝”牌干黄瓜片进行装车。目前,干黄瓜片已经远销北京、上海、深圳、俄罗斯等地,而且销售价格非常好,产品供不应求。

              以品牌带动发展是该公司融入市场打开销路的“杀手锏”。近年来,“桂融春早”“振融宝”“苗佬耕”“雾农”等商标已成为该公司乃至柳州市蔬菜产品的品牌名片。作为柳州市最大规模的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和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该公司仅在融水的高山蔬菜销售年收入达到1500多万元。不仅如此,去年该公司带动辐射融水发展高山蔬菜种植5000多亩,同练、汪洞、大浪、融水、永乐、和睦等乡镇5000多农户加入高山蔬菜种植行列。

              康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的“龙头”效应只是融水打响特色农业品牌的一个缩影。在融水,以特色、生态农业为主导的品牌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该县按照“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促发展”战略理念,通过实施“十大农业品牌”工程,引进和培育了融水县康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融水牧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臻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特色种养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品牌建设。

              龙头带动发展。如今,全县已有柳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去年申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区级龙头企业1家,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5家,总数达330家。以“融水香鸭”、“糯米柚”、“香杉”、“振融宝”等为代表的涉及农业产业的品牌享誉区内外。 (完)








 

唱响“广西财政之歌” 弘扬“广西财政精神”
  ——全区财政系统“迎大庆 颂党恩”歌咏比赛圆满财政厅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广西著名作家彭匈应邀出席我厅财政青年沙龙并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