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面纱 广西籍作家林白作品提名

17.08.2015  11:05

  

  

  

  

  

  

  

  

  

  林白  本报记者  赖有光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宗文)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第九届茅盾文学奖8月16日在北京揭晓,本届茅盾奖是史上最惨烈的一次角逐。此次茅盾文学奖参评数量惊人,总共有252篇长篇小说参与竞争,比上届增加74部。其中不乏贾平凹、王安忆、严歌苓等名家。

  8月12日评委会公布了十部提名的长篇小说,最终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摘得桂冠。除去本届获奖作品外,其他进入十强的有:广西籍作家林白的《北去来辞》、范稳的《吾血吾土》、阎真的《活着之上》、红柯的《喀拉布风暴》和徐则臣的《耶路撒冷》。

  昨日,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到广西籍作家林白,远在北京的她对自己未能获奖表示没有遗憾:“拿到这个成绩也相当不容易,如果说前五名是拿到金牌的话,另外五部作品相当于获得银牌。以前我看奥运会,领奖台上运动员即使获得银牌也感动得痛哭流涕,现在我也有相似的感受。

  林白表示五部获奖作品中她看过金宇澄的《繁花》和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觉得这两位作家通过自己的笔触描写了这个时代一些独有的特征,发人深省。最后,林白表示希望多回广西看看,在家乡寻找创作新作品的灵感。

  据悉,每位获奖者奖金高达50万元。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由李敬泽、阎晶明出任,主任则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任,不过根据最新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评奖委员会主任主持评奖工作,不参与投票。

  3月15日,中国作家网发布公告,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工作于今年3月15日启动,4月30日结束。5月15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正式公布,共有252部作品符合参评条件,比上一届多出74部。其中,除王安忆、贾平凹、刘醒龙等往届获奖者外,王蒙、严歌苓、韩少功等多位知名作家也都是本届茅奖的有力竞争者。

   还原茅盾文学奖评选过程

  评委3个月读完252部作品

   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作品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规定,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出版单位、大型文学期刊和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都可以推荐不超过3部的作品。根据评选流程,每位评委要在3个月内读完这252部作品,并进行实名制投票。因为最终获奖作品将在5部以内,获奖率不足2%。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的陈晓明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评委的工作流程:“不可能所有评委都对200多部作品有充分的发言权,所以评委们会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部分作品。组内讨论与大组讨论交叉进行,其他组的评委也可以在大组讨论时发表见解。这样经过若干轮讨论与投票最终选出获奖作品。

   修改评奖条例并强调纪律

  近年来,一些文学奖项因种种原因遭受质疑和诟病。3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再度修订“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而上一次修订是在2011年2月25日。

  对比而言,记者注意到主要有3处不同:一是首次提出评委“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二是在评奖程序上,提名作品锐减一半,同时不再规定投票轮数;三是特别强调评奖纪律,“评奖委员会成员和评奖办公室工作人员,须自觉遵守本条例和评奖细则规定的评奖纪律,不得有任何可能影响评奖结果的不正当行为”。

  据了解,茅盾文学奖的评委除了中国作协聘请,各省(区、市)作家协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再各推荐一名,上一届评委人数多达62名。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有人想“搞定”如此庞大的评委团,几乎是不可能的。

   网络文学参与但并未入围

  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开始,“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即有资格推荐作品,本届茅奖晋江文学城、半壁江中文网和中文在线3家文学网站共推荐了5部网络文学作品,另一名网络写手“唐七”的作品也由一家出版社推荐入围。相比上一届在中国作家网站公示的参评作品目录,本届将网络文学作品分散在目录中,弱化了网络基因的特殊性。不过截至目前,仍旧没有网络文学入围提名名单。

  事实上,茅盾文学奖的一些传统评奖规定,如参评作品必须“成书出版”等就拦下了一大批网络文学。晋江文学城总裁办总监胡慧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社会对网络文学的一些固有认知或偏见,所以能参加茅奖评选,其实就是对网络文学网站和作者一种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她希望评奖时,能针对网络文学的特点,放开一些限制条件;也希望评委中能有网络文学专家,“这样会更好地理解网络文学作品”。

   茅盾文学奖的“八卦事儿”你知道多少?

  茅盾文学奖大家都不陌生,但这个拥有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的一些小八卦你可能不知道,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该奖何以成为“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首先得看它的评选单位,人家是可是中国作协,第一届初选小组人员名单是丁玲、艾青、冯至、冯牧等,只看这豪华阵容,就知道有多高大上,不过现在已不如当初豪华。此外,茅盾文学奖被重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几乎所有得奖者,都会在得奖之前或之后,获得级别待遇上的提升。当然,奖金也是国内文学奖中最多的。起初,茅奖只靠当年茅老留下的25万元捐款的利息运作,奖金不算高,但后来中国作协逐渐拉来赞助,尤其从第八届茅奖开始,李嘉诚为茅盾文学奖注资,单人奖金从原来的5万提升至50万元,赤裸裸地秒杀了国内其他文学奖。

  对于见过诸多风浪的大作家们,他们获奖后又是啥反应呢?第七届茅奖评选结果公布时,56岁才获奖的贾平凹只说了四个字:天空晴朗。后来他解释说:“那天的天气真的很好,心情也好,给屋子里的佛像烧了香,在父母遗像前烧了香,我就去街上吃了一顿羊肉泡馍。

  是得好好犒劳自己一下。于是,得知获奖的刘震云,当下就给自己买了两斤最贵的西红柿做西红柿鸡蛋打卤面。他说,2011年夏天,那是一个周六,他正在菜市场一堆各式蔬菜间,纠结于买贵的西红柿还是便宜的茄子。正在此时,一个电话进来,作协通知他得了茅奖,“嘿,奖金50万啊,于是我放下电话,豪气地说:‘最贵的西红柿,来两斤!’

  当然,也有发愁的。路遥当年好不容易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却在发愁去领奖的路费以及买书钱。他弟弟王天乐在《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一书中回忆:“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后来,王天乐好不容易筹到5000元,并想出了一个永无后顾之忧的办法:“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如果你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可找不来外汇。”那年茅盾文学奖的奖金只有5000元,除去路费和买书钱,路遥基本上连碗羊肉泡馍都买不起。

  得奖了自然是人生一大美事儿,但也总有些人一次次与茅奖擦肩而过,就像次次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和奥斯卡奖万年陪跑帝莱昂纳多。其中,著名的“陪跑王”之一是莫言。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他凭作品《丰乳肥臀》入围,结果没得奖;第六届再接再厉,凭作品《檀香刑》在初审评选时以全票入围,但在第二轮投票时,却因排名第八被淘汰;到了第七届,打不倒的莫言再凭《四十一炮》参评,但不幸的是,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直到2011年第八届,他才凭《》成功摘得茅奖桂冠。

  另一位著名“陪跑王”就是今年已过八旬的“文坛高龄少年”王蒙,说起来满眼都是泪!从第一届茅奖开始,王老就凭《青春万岁》开始陪跑,随后还分别凭作品《活动变人形》《失态的季节》《青狐》入围第三、四、七届茅奖,但最终都不曾得奖。今年,好不容凭作品《那边风景》杀入前十,假如再不给王老这个奖,恐怕真对不起老人家专注陪跑33年了。

  对于茅奖,很多人趋之若鹜一跑就是几十年,但也有人不屑一顾。比如《狼图腾》的作者姜戎,2008年,第七届茅奖评选时,长江文艺出版社曾推送《狼图腾》入围,姜戎在报纸上看到消息后,却固执地要求出版社退出评选。这是为啥?人家只是傲娇地说了一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自己不参评是一种选择的自由。

  不过,有文坛“小鲜肉”们却要奋起直追啦,今年参评茅奖的有好几个“80后”作家,比如笛安、姚良等,“70后”作家徐则臣还凭作品《耶路撒冷》杀入前十,甚至连小四“郭敬明”都说:“我什么都得到了,就差个茅盾文学奖。

   这些获奖作品你都读过哪些?

  转发,一起读书吧!

  茅盾文学奖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设立,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四大文学奖项之一,1982年开评至今,评选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力作,为激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届的五部获奖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态势。这些获奖作品你都读过哪些?转发,一起读书吧!

  《生命册

  作者  李佩甫

  《生命册》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史,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主人公“”是一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一个“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从乡村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一路走来,“”的身份从大学老师转变为“北漂”枪手、股票市场上的操盘手,以及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是一个深刻、冷静、内敛、节制的人,作品串联起了“骆驼”“老姑父”“梁五方”“虫嫂”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可以看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纷纷扰扰的世界。

  “江南三部曲

  作者  格非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是他历时十余年完成的长篇作品,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江南三部曲分别是指《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人面桃花》是“江南三部曲”的开卷之作。小说讲述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山河入梦》讲述女主人公姚佩佩遭遇家庭变故从上海到梅城,与梅城县县长谭功达的悲情故事。《春尽江南》则展现了一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透视时代巨变面临的各种问题。

  《繁花

  作者  金宇澄

  《繁花》是金宇澄用上海方言写成的长篇小说,用大量人物对话的形式描述了分别出身资本家家庭、军人家庭、工人家庭的三个普通上海市民的成长经历,时间从“文革”前到2000年后,登场人物众多,叙事在时空里频繁交替,展现了上海错综复杂的局面。

  《黄雀记

  作家  苏童

  《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分为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苏童说,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

  《这边风景

  作者  王蒙

  《这边风景》是王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放新疆农村劳动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的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同时,也反映了汉、维两族人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以及两族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爱共处,带有沉重的历史分量,又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极为生动,悬念迭生,矛盾冲突集中,独具新疆风情,情节精彩,语言机智幽默。

  特别嘉宾

  《北去来辞

  作家  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让读者记住了林白这个以急切、自我的笔触揭示女性心灵矛盾的女性作家,她在后来的《枕黄记》《妇女闲聊录》中绕了一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女性视角”的轨道上。这部颇受关注的长篇小说《北去来辞》,把《一个人的战争》和《妇女闲聊录》的故事“整合”在一起,逼人心灵的叙述强度或许减弱,但对人的宽容与谅解慢慢凸显,从《一个人的战争》开始就予以关切的人性问题,被提炼得更加内敛,引人深思。

  这尤其体现在作品借助主人公海虹的视角所观察到的道良这一人物形象上。上世纪90年代,当商品经济浪潮滚滚而来的时候,道良却躲在小小的书房里摆弄古董,习字冥思。这位50年代的大学生被隔绝在世风日变的历史之外。海虹虽然并不接受商品经济的实用哲学,但她更不能接受丈夫道良以陈腐的方式把自己隔绝于历史之外。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迫使海虹像《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多米那样选择离家出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林白在这一过程中插入了年迈的道良每天辛苦接送女儿上学以及海虹在长途火车卧铺车厢恍惚遇见出走的道良等细节。如果说在《一个人的战争》中,多米对丈夫只有埋怨憎恨,《北去来辞》则令人惊异地出现了原谅的声音。这与其说是海虹心理的某种成熟,还不如说是林白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发展,是最近几年女性小说日渐显露更为丰富复杂的叙述层次的结果。小说最为动人的部分,是海虹在火车上遇见道良后,突然发现道良在她心中已经超越了夫妇两性的层次,变成一个离散的亲人,这促使她下定决心,用离婚不离家的古老生活方式,与年迈的道良和青春叛逆的女儿一起,共同抵御充满未知的90年代——这才是《北去来辞》真正的意义。

  道良的生活史贯穿了“十七年”、80年代和90年代,这个守旧、忠实而博学的读书人虽然无法融入今天的生活,却极其深刻地折射出时代的巨变。反过来,女性视角反思中的道良形象又从独特的角度检讨了女性小说所走过的道路。如林白在《北去来辞》“后记”中所说:“我竭尽所能,要让海虹突破她与现实的疏离感,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与世界的真切联系,若非如此,人的存在怎能够真确?我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必与他者、与世界共存。”在小说里,这个“他者”就是道良,是道良帮助小说人物、作者与读者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