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华:爱心交警19年献爱心送温暖 贵在坚持(1/11)

25.11.2014  23:52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莫小华领取“柳州最具爱心奖”。
 

 

广西新闻网 记者 李伟国

编者按: 近日,“柳州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经过公众评选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终审,对柳州市爱心人士以及企业进行了表彰,也就是因为这个活动,让一位普通却坚持做了19年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的人民交通警察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他就是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副科长莫小华。

莫小华,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现任宣传科副科长,自1995年从警以来,他始终冲锋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最危险、最繁重的任务,19年累计志愿服务达7800多个小时,在各种慈善活动中,莫小华总是积极捐款、捐物、捐书籍,并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困难群体,为群众办实事500多件,个人捐款达10万余元,发动单位及社会爱心人士捐助达200万元。多年来,他和身边的朋友用一批批捐助物资,一次次爱心行动,支援救助着离柳州市300多公里外贫困山区的父老乡亲。先后被评为“柳州最具爱心奖”“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广西学雷锋青年志愿者”、“十大龙城好交警”、“柳州市青年志愿服务特殊贡献奖”、立过3次3等功、连续7年公安局先进工作者以及9次嘉奖等光荣称号。

心系山娃学习 筹钱改善山民生活

莫小华是个“不安分”的人。2007年,广西选派万名干部下基层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农民群众热切企盼,莫小华积极报了名,最后被派驻柳州市三江县富禄苗族乡归述村担任新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意味着要远离都市繁华的生活,远离所在单位良好的工作环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农村与村民们同吃同住,还要带领村民致富,任务和压力无比巨大,但莫小华并没有犹豫就挑起了驻村的任务,这一驻村就驻出了感情。

当记者问到当时去驻村时有没有考虑过不去,莫小华笑着说:“没有考虑不去,而且是争取去驻村,因为去驻村既是积累,更是锻炼自己,直到现在都特别怀念驻村那时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和锻炼。也就是因为驻村,特别是在归述村让我感受到了在深山里生存和发展的不易,也就是因为感触太深,让我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能够坚持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坚持做爱心,送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关怀。”

据了解,初次去归述村,莫小华对自己眼前所见大感意外。驾车从县城到归述村要走上五六个小时,64公里的山路泥泞不堪,在那里,“三颗螺蛳就是一个荤菜”,连孩子们上学吃饭用的碗都缺边缺角。莫小华在2007年派驻的归述村中义务资助了9名贫困学童。5年过后, 9贫困学童已全部顺利毕业升入初中。7多年来,他力所能及解决了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困难,用微薄的心意点亮孩子们颗颗希望的童心。

2013年5月18日,莫小华惦记着三江县富禄乡归述村归述小学的学生们,提前给那里的孩子们送去“六一”儿童节的礼物。莫小华了解到,自从国家实行贫困地区儿童“免费午餐”计划以来,柳州市三江县富禄乡归述村的孩子们都在学校吃上了免费午餐,虽然饭菜解决了,可供孩子们用来吃饭的碗却很少,孩子们得排着队等碗吃饭。爱心交警莫小华此次前往归述村归述小学,不仅给孩子们送去了6000元的学习用具和体育用品,还带去了300个不锈钢饭盒,让孩子们用上自己的专属饭盒更卫生的吃饭、更放心地学习。

在被派驻三江县富禄苗族乡归述村担任新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一年时间里,莫小华多次组织扶贫救灾活动,将价值10多万扶贫救灾物资送下乡。他通过努力争取到有关单位支持,筹集资金100万元修通了村屯道路、60万元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大大改善了山村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并获得“柳州市优秀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称号。挂职期满后,他仍然牵挂着三江县富禄苗族乡的乡亲父老,关心着乡下学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至今仍然利用休息的时间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同事,每年都组织捐助贫困学生的活动,把一车车学习用具、食品、衣被等送到大山深处的偏远村落。仅2011年就为乡里学童送去约3万元的市民捐赠衣物及学习用品。

时任三江县富禄乡乡长的张杰清说:“莫小华给富禄乡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归述村小学原本是一栋70年代的危房,现在变成了宽敞安全的教学楼,通到归述村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乡村群众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这些变化离不开莫指导的关注,离不开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最难能可贵的是莫指导从2007年起一直到今年,每年至少做一件好事,还带动他的家人、朋友一起来帮助乡亲们。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他还带了他70多岁的外婆来到富禄乡支持大家。”

莫小华对富禄乡的深情、无私帮助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他组织爱心活动,常有同事携同家人或朋友共同参与。柳州交警支队宣传科彭皖春说:“莫小华能在岗位之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超越,因为我们自己不是属于盈利的机构,而是尽心为人民服务,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再去扶持别人,这是一种境界,不在乎钱多与少,在乎的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心的付出。他不仅自己参与捐赠救助,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这也是他的优点和特点。”

莫小华告诉记者,他自己的家境条件也并不好。但生活中,他始终手捧着一颗友爱之心,在原有志愿服务工作基础之上,扶贫济困,不求回报。“我和我的家人经常给山里的孩子带上学习用品,每次开车几百公里深入大山,都得到了家人和各条战线上的朋友们的爱心支持,而每次都给山里的孩子带去开心和微笑。”莫小华说道。

做好人民警察  让爱的脚步永不停止

不管是路面执勤、事故处理,还是交通安全宣传、帮扶困难群体,莫小华都能如痴如醉,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对待,把付出看作享受。在路面上他是恪守职责的指挥交警,在办公室他可以为了一个案子坐在监控录像前盯上数小时。身为民警,他的对讲机曾经有多年时间处于24小时打开状态。2006年,那时他是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的一名民警。柳州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他接到警情,就会赶在第一时间到现场,凌晨三四时许从床上蹦起来赶现场的戏码常在他的生活中上演。

做一名交警辛苦,做事故处理的交警更加辛苦。在同行眼里,事故处理因为随时都可能出现场,作息不规律、耗体力脑力多,有人说,“十天就能让人白了头”。可莫小华对此甘之如饴。到现场协调、拍摄,端着镜头的他接触过惨烈的交通事故现场,为了使广大交通参与者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他乐意把自己的所见所拍转变成文字消息,发往媒体扩大交通安全宣传。

到2012年,莫小华在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分管媒体宣传工作,可能正是因为操劳太多、休息少,现在还是四十不惑之年的莫小华已经头发花白,然而魁梧的个子、浓眉大眼和乐呵呵的笑容,仍然使他散发着魅力,看起来有着满腔激情。莫小华对讲机不用像以前那样处于无休状态,不过手机依然是24小时开机,一旦有情况,他能凭借自己特有的新闻敏感度进行判断,及时告知并带领媒体记者、宣传科采编出发采访。仅是2013年1月至12月,莫小华围绕柳州交警支队工作重心,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共计在新闻媒体发稿442篇,发稿数居柳州交警支队民警前列。

曾经与莫小华同在事故处理大队共事的傅刚说:“莫小华这个人,痴迷于工作,以前在事故处理大队时基本每场事故都到现场,而且他特别热心,公益心强,不管是对民警还是老百姓、当事人,能帮就帮,并且做了好事也不声张。”

在采访莫小华期间,记者深深被这个汉子感动了。人们常说,做一次公益献爱心送温暖很容易,但一直能够坚持去做公益却并不容易,然而莫小华却19年如一日地坚持做爱心。“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所有人的能够坚持做公益,所以我也是带着感恩的心生活。”莫小华说道。

据了解,2011年2月26日,柳江县成团镇村民梁维彪老人带着双胞胎孙子到街上行乞被救助站救助。孩子未出生父亲就在监狱服刑,孩子母亲外出打工几年没有回来过,沉重的负担使老人不得不外出乞讨。莫小华知道后,马上到柳州市救助站打听到老人住址,与爱人一道前往看望梁维彪及其孙子。经了解,梁老汉的女儿已出嫁,大儿子因病夭折,二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出走后10多年没有任何消息,小儿子正在服刑,留下一对双胞胎孩子给老人照顾,一家人挤住在一间低矮的土砖房里,屋里没一件像样的家具,极其贫困。面对此情此景,莫小华下定决心帮助老人度过艰难的岁月,让老人的儿子安心服刑,让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一年多来,他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去看望两位老人及两位孩子,送去米、油等生活必需品,三百、五百元地接济他,解了老人家庭的燃眉之急。

2012年12月8日,莫小华的牵头组织下,700床棉被、100多套冬衣、上万元的体育学习用品以及6000元的慰问金,送到了三江县富禄乡富禄中学的贫困学子手中,不少学子眼含热泪地接过莫小华递给的棉被,换下了时值寒冬仍铺在床下的草席。12月20日,莫小华又与柳州的新闻媒体、残联和社会爱心人士一道走进了经费紧张的柳州市柳北区育才特教学校,为100多名智力缺陷、身体残疾的儿童送去了棉被等御寒物资。

2014年4月2日,是广西的传统民族节日“三月三”,对于柳州市三江县富禄乡小学、富禄乡喜洋洋幼儿园、阳光宝贝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这年的“三月三”要比任何一年都值得期待,因为他们眼中满是亲切微笑的“莫叔叔”,大人们口中的“莫指导”又回来看望他们了。跟过去七年间的几十次看望稍有不同,这次莫小华除了牵手柳州市直属机关幼儿园的老师、家长、社会爱心人士,给孩子们送去了近2万元的爱心物资,包括图书、桌椅、教具、棉被、竹席、文具和体育用品外,还专门邀请直属机关幼儿园的老师,给山村幼儿园孩子上了一堂数学公开课,给富禄乡的教育事业牵线搭桥。同时,也向孩子传播交通安全知识。

莫小华用一次次爱心行动,用一个个微笑,让慈善的爱心传递开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爱。他说:“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交通民警,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慈善是一种爱心,是一种责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投身到慈善事业中,各尽其能,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