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从“人心思走”到“人才高地”,从“萧条冷落”到“市场红火”——广西文艺院团发展:轻舟已过万重山

11.05.2016  12:27


  1986年5月11日,《中国文化报》刊发了题为《广西文艺演出团体面临危机人心思走》的报道。

壮族杂技剧《百鸟衣》、四川木偶剧《哪吒》,日本舞台剧《OZ的魔法王国》,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今年“五一”假期,广西南宁剧迷韦小刚拿到演出宣传册喜不自禁:“5月,广西演艺集团安排了32场精彩演出,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演。”旗下拥有4个剧场、4个剧团的广西演艺集团,集创作、演出、策划和培训于一体,演职人员540人,年演出1600多场,现场观众110多万人次。

广西演艺集团的发展正是广西演艺业勃兴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随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精品创作丰收和惠民演出增多,广西演艺市场红红火火,文艺院团风生水起。至2015年底,广西有专业剧团40多个,专业演艺经营机构120多家,年开展商业和公益演出近5000场;2800多个业余演出团队活跃在城乡基层,成千上万场演出进村入寨,看戏、演戏已成为百姓文化生活的必需品。

而30年前,广西文艺演出团体却是另一番模样。据1986年5月11日《中国文化报》刊发的报道《广西文艺演出团体面临危机人心思走》,当时广西演艺市场十分萧条,人员流失严重,文艺院团艰难度日。

广西话剧团一退休干部说,上世纪80年代,在开始兴起的商品经济大潮下,文艺演出团体运行极为困难,创、编、演整个链条脱节,演出无人看,有的甚至无剧可演,演职人员纷纷离开,人才青黄不接,很多剧团成了空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对文化艺术发展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广西文化厅一位退休干部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各级财政逐步加大对文艺演出团体的投入,提高演职员工资,改善演出排练场所和设施条件等。一部分演艺团体也在实践中逐渐探索新的体制机制,演出收入不断增多,市场不断回暖。每三年举办一届的广西戏剧展演就是那时发展而来,至今已举办9届,成为广西演艺界的盛事。

进入新世纪,广西文艺演出团体继续改革发展。2012年8月,由广西杂技团、广西木偶剧团等8家院团整合组建的广西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挂牌成立。广西各地市国有文艺院团的重组改革也同步快速推进,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与自治区直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相得益彰。时任广西文化厅厅长余益中说,广西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坚持“改革不止、创作不断、演出不停”的原则,从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着手,以创作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产品为突破口,使文艺产品真正适合市场需求,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广西更加重视文艺人才培养和文艺精品创作。2009年初,由广西文化厅牵头筹建的“广西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小高地”成功列入自治区党委、政府办公厅第三批“人才小高地”,享受相关扶持政策。此外,广西还通过跨世纪的“213”工程、艺术家签约制、设立创作基金、创建艺术家生活基地和创作基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采风活动,一批批优秀文艺工作者脱颖而出。

2014年,广西出台《自治区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资助暂行办法》,明确对重点作品的创作和获奖给予扶持和奖励,扶持按创作效果和投入评估确定,获得奖项最高可获300万元奖金。2015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申报的“壮剧《冯子材”“《刘三姐》进东盟”和“彩调剧人才培养”三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资助金额共计570万元;现代壮剧《第一书记》和壮剧《冯子材》成功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精品立项项目,获得支持经费共计150万元。

得益于利好政策的孵化,最近几年,广西舞台艺术作品不断涌现。现代壮剧《第一书记》、动漫音乐剧《跟斗小子》、魔幻杂技剧《百鸟衣》、儿童音乐剧《魔豆》、现代音乐剧《幸福不等待》等一部部叫好又叫座、唱响大江南北的精品剧目,让广西成为国内舞台艺术一大创作重镇。

文艺创作,人才是根本。占领市场,精品是本钱。”广西文化厅副厅长唐正柱说,近几年,广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作品带人,以人促作品,先后创作了一批具有“广西气派、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舞台艺术佳作。这些作品的演出,反过来极大提升着创作和演出单位的影响力,进而推动演艺团队发展壮大。

政府对精品创作、惠民演出的扶持、补贴和购买制度不断加强与完善,市场不断成熟,文化消费不断扩大,为各文艺团队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广西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廖昆铭说,以2015年为例,广西文化厅扶持和指导自治区直院团和各市打造10个驻场演出品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采取结对帮扶、建立联系点等方式,指导和辅导100个基层演出团队,组织自治区各级文艺院团开展“唱响八桂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共筑中国梦”等惠民演出1000场。演出场次大幅增加,各种文艺院团在创作、演出和培训上大有作为。

2015年,‘南国之声’‘南宁剧场’‘南国炫技’‘梦想乐园’4个驻场演出品牌历经两年多的打造,已发展观众会员2.5万多人。”广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燕飞说,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院,越来越多的剧目走出自治区、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人才加盟演艺队伍,演艺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广西演艺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经历过新世纪初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已经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广西话剧团一位退休干部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