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上了“舌尖”一炮而红 酸笋产量大增

30.06.2016  13:28
陈新军(左)在利用二湾村附近的上千亩竹林来建立酸笋生产基地。

  螺蛳粉一直是柳州人民深爱的一种民间小吃,无论走到哪,说起柳州的美食,柳州人一定都会首推螺蛳粉。但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第一次接触螺蛳粉的感觉却是相当微妙,因为它闻起来有一股独特的味道,让人觉得“酸酸的、臭臭的”。曾经有网友票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几大食物,螺蛳粉高票当选。而这种独特的味道,正是螺蛳粉里的一道配菜——酸笋所散发出来的。

  随着螺蛳粉的热卖,这种酸酸臭臭的味道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喜爱,酸笋的行业前景也被许多人看好,原本只是螺蛳粉里一道配菜的酸笋,如今也形成了产业,迎来了大发展。

   走红 

  上了“舌尖”一炮而红  

  2012年一部被称为是中华美食集锦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遍了大江南北,让柳州人惊喜的是,在这部片子的第一集《自然的馈赠》里,酸笋和螺蛳粉这两种柳州美食的代表就出现在其中,来自柳城的阿亮和他家的酸笋成了这一小段故事的主角。

  阿亮全名叶亚亮,是柳城沙埔镇古仁村叶家屯的一名农民,他说柳州的酸笋之所以能被“舌尖”看中,还多亏了柳州人把螺蛳粉店开到了北京。当时摄制组要找一组与“”有关的风味菜,而导演陈晓卿在吃过螺蛳粉后赞不绝口,于是作为螺蛳粉里的重要配菜,酸笋就这样进入了候选名单。

  虽然广西生产酸笋的地方不少,但摄制组经过向多名广西人求证,发现在广西人眼里,还是柳州的酸笋“更为正点”。于是摄制组找到了当时在北京开螺蛳粉店的老板,在他的力荐下,摄制组来到柳州,找到了被称为“酸笋大王”的阿亮。

  酸笋在“舌尖”的亮相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但片子却通过觅笋、采挖、腌制等步骤,展示了酸笋的生产过程。就是这短短的两分钟,让酸笋和螺蛳粉得以在全国的观众面前亮相,很多人在看了片子后对酸笋产生了兴趣,想品尝一下这种来自山林的美味,更想尝一尝螺蛳粉那又臭又香的独特滋味。

由于市场袋装螺蛳粉对酸笋的需求量大增,阿亮扩大了产量。

   借力 

  “袋装”之风助其发展  

  于是在市场的催生下,柳州人发挥聪明才智,不断钻研改进技术,终于生产出可以“打包”到更远地方的螺蛳粉——袋装螺蛳粉,袋装螺蛳粉从味道和口感上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柳州螺蛳粉,正是这和本地口味没多大差别的品质,让袋装螺蛳粉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俘获了一大批吃货的味蕾,袋装螺蛳粉的销量与日俱增。

  袋装螺蛳粉的热卖,也带动了其上游产业的发展壮大,酸笋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外地人在品尝过螺蛳粉以后,对里面的配菜酸笋的味道念念不忘,于是便想单独购买酸笋用来做菜。而酸笋本身就是一种食材,它和其他食材搭配在一起也能做出很多美味的菜肴,像《舌尖上的中国》上介绍的酸笋黄豆焖鱼仔就是其中之一,另外炒牛肉、鱼香肉丝等广受喜爱的大众菜也可用到酸笋。

  当初柳州人刚把螺蛳粉店开到北京时,就有老板向阿亮订购酸笋,希望阿亮供货到北京,但被阿亮拒绝了,因为那时还没有找到远距离运送酸笋的好方法。“我做的酸笋不放任何防腐剂,所以必须泡在水里,只要出水了没过多久就会发黑变质,但连水打包的话,运费又太高”,所以,在那时酸笋和螺蛳粉一样,只是名气在外,外面的人要想吃到好吃正宗的就比较困难。

  随着近几年网络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初运输的难题逐渐得到解决,螺蛳粉和酸笋都能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到更远的地方。如今在网上购买酸笋,有真空包装和罐装两种,两种包装都是酸笋和酸水一起打包,让酸笋的保质期得以延长。

   改变 

  “酸笋大王”产量大增  

  从“舌尖”亮相后到现在,阿亮家的酸笋产业越做越大。有人曾经问他,究竟是酸笋成就了螺蛳粉,还是螺蛳粉成就了酸笋,但这个问题在阿亮看来并不是问题,因为不管谁成就谁,螺蛳粉和酸笋如今的发展形势都是几年前的他不曾想到的。

  “最开始我家只有3个榨菜坛用来腌酸笋,后来的年产量也不过七八万斤,但到了2015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50吨。”阿亮说,自己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酸笋品质的基础上,扩大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之前阿亮用的是水缸来腌制酸笋,但如果要扩大生产的话,大缸因为笨重难清理,就会耗费很多时间和人力。于是阿亮改用300公斤装的大桶来腌制酸笋,经过不断地摸索尝试,阿亮终于用大桶腌制出了和用水缸腌制味道一样的酸笋。

  阿亮家住在山上,原来从山脚通往他家的山路只是一条泥巴路,只能容一辆小车经过,稍微大一点的车都无法通过,所以修缮这条泥路一直都是阿亮的心愿。随着袋装螺蛳粉的兴起,相关政府部门和村委也看到了酸笋光明的发展前景,于是在2015年将这条路硬化成平坦的水泥路,并希望阿亮带动其他村民一同来发展酸笋产业。

  而阿亮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自己的生意,因为阿亮家只有30亩的竹林,要想扩大生产笋源就成了问题,如今得到其他村民的支持,大家商议后决定要扩大竹子的种植面积到400亩,让村民们通过种竹、收竹赚钱致富。

   优势 

  笋源丰富好水酿造  

  和阿亮一样,看好酸笋发展前景的还有哈伟香辣袋装螺蛳粉的经理陈新军。陈新军说袋装螺蛳粉发展起来以后,酸笋的需求量比原来翻了好几番,原来酸笋几角钱一斤都没人要,而现在卖到1元多钱一斤,还有老板主动上门收购。

  于是,陈新军和其他人一起组建了特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专门来发展酸笋产业。在柳南区二湾村附近,合作社建起了占地面积有1000平米左右的厂房,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结束,正在向相关部门办理各种许可证,证件一办下来就可以立即投入生产。

  之所以选择在二湾村建厂,陈新军说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二湾村附近的山头上,有上千亩的竹林,每年5月份开始,就会有大量的竹笋可收获,“所有的竹子都是大头甜竹,不苦不毒,只要泡泡水就可以吃了”。

  除了笋源丰富外,优质的水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社的厂区后面就是成片的山林,甘冽清甜的山泉水就顺着山势流到山脚,在山脚下汇成一个清澈的小水潭。“要想做出味道醇正的酸笋,水很重要。”在这一点上,阿亮和陈新军的观点十分一致,所以两人都是直接引用山泉水来泡制酸笋。

  合作社的工厂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的产量可以达到600吨左右,而要想实现这样的产量,就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共同努力,同时也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

  “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辛苦又挣不到什么钱,如今在自己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所以大家不愿出去了。”陈新军说,周边的村民看到了挣钱的路子,纷纷来和合作社谈合作的问题,愿意把自己家原来种的速生桉改种成竹子,除了能卖笋挣钱外,还能发展竹子的周边产业。

  “产量上去了,质量也要保证,我们的产品都要申请SC、QS标志,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陈新军说,只有保证了安全和质量,酸笋才能在更大的市场、更大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记者周育舟/文  记者颜篁/图  策划:陈建春)

编辑:周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