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被子展”吗?没有?周末去民博看看呗(图)

13.08.2015  14:06

见过“被子展”吗?没有?周末去民博看看呗

壮族拼布被面 一种穿针走线的艺术

广西新闻网 -当代生活报记者  袁夏岚

        “被子还能展览?听起来挺有意思的。”想必这是不少人第一次听到“被子展”的第一反应。8月6日至9月6日,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壮志文化公益团队联合主办了一场“百纳——壮族拼布被面艺术展”,共展出26床传统手工壮族拼布被面,除了3床是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品外,其余23床均是出自一位民间收藏家之手,它们分别来自广西天峨、南丹和隆林等地的壮族家庭,部分被面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看似新奇的壮族拼布被面背后,其实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的收藏故事也有颇多曲折。感兴趣的市民,周末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了解这些饱含壮族民间智慧的作品。

两代人制作完成的婚嫁用被面

        ▲两代人制作完成的婚嫁用被面

        ●产地:广西天峨县,壮族

        ●年代:1930年代

        ●说明:这件由两代人制作完成,婚嫁用被面,是米字形骨架,在每个分割的三角形内,单独进行造型设计,非常巧妙。各种龙、花、蝴蝶、鸟、鱼生动传神,线条优美。

        婚嫁被面奇

        壮族妇女把边角料利用到了极致

        近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些展出的被面作品,每件都由大小形状不同的拼布组成,每块布上都绣有不同的图案,有花鸟虫鱼,也有壮族独特的吉祥物绣球,纹路有十字纹、米字纹,线条分明,颜色有鲜艳有素雅。

        展出的作品中,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的3床被面颜色鲜艳,均是2010年后的作品。而其余的23床被面,标注日期均在1920年代至1950年代之间,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有几床被面已经有些残破,透露出浓浓的历史感。

        这场“被子展”是由民间收藏家王增业、壮族设计师黄清穗、著名壮族摄影师梁汉昌发起,广西民族博物馆、壮志文化推广公益团队联合主办。自8月6日开展以来,已有很多市民抱着好奇之心来观看这些被面,还有不少小朋友拿出绘画工具,坐在展窗前临摹。

        据梁汉昌介绍,壮族百纳也称壮族贴布绣,这门技艺在壮族人民之间流传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壮族人历来看重女儿嫁妆,有的母亲从女儿出生就开始着手一针一线为她准备嫁妆,直到女儿出嫁那天。在贫苦年代,被子是最厚重的嫁妆,女儿远嫁,前程莫问,被子被看做不受冷落的温暖依存。有钱人家,雕龙画凤,尽态极妍。贫苦人家往往只能拼布凑齐被套,用裁剪剩余的边角布料缝成被面,作为嫁妆送女儿出嫁。这也正是壮族百纳的奇妙之处在于,各种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碎布,经壮族妇女巧妙选择、裁剪,与刺绣配合,重新组成一个全新的结构,把边角料利用到了极致。

        如今,广西天峨、南丹、龙胜、大新等地的壮族妇女,仍喜欢用百纳装饰婚嫁用的被面、床单、背带等,只不过颜色越来越鲜艳,纯手工缝制的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