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西乡塘区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辖3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150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120.27万。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1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0383人,教职工7140人(不含民办学校)。2017年1月,西乡塘区以总分94.5,排名南宁市第一、广西第三的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务院督导委员会评估认定,跨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行列。
一、 达标情况
一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生机比、生均图书、教职工与学生比等9个核心指标,西乡塘区学校基本达到了省定评估标准。
二是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西乡塘区2016年的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31、0.22,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三是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我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方面18项指标国家督导评估94.5分。
四是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社会各界对西乡塘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达到了国家要求。
二、主要做法
我们均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两个薄弱环节: 一是 校多面广,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达标建设任务重压力大。 二是 生源广泛,学位不足,解决好适龄儿童读书问题难度大。为突破这两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着重抓好“两为主”政策落实、“三保障”机制、“四体系”建设和“五关爱”行动。具体如下:
(一)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 机制保障促均衡。一是建立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机制。 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筹推进。成立了以书记、区长为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系列政策文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日程,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之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干部工作的重要指标,层层签订了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三年来,定期召开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工作专题会,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152个,涉及经费筹措、学校建设、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区委书记亲自做均衡建设攻坚会战总动员;协调拆迁征地356.38亩,增建学校设施;每年都带领四家班子深入边远薄弱学校慰问教师;带头结对帮扶孤儿学生。政府区长到任的第二天即安排到学校调研;积极协调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到村到校检查落实留守儿童、困难学生关爱资助工作;指导检查学校的法制教育等工作。 二是 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督导工作机制 。成立西乡塘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均衡办”,配备1名专职督学和32名兼职督学,推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
2. 经费保障促均衡。 城区政府依法保障教育经费达到“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要求,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投入逐年增长。2013年以来,城区累计安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12.76亿元。其中, 一是 投入教学设施建设9.81亿元,增加了教学及辅助用房和运动场地的面积达37.4万平方米,增加学位1.447万个; 二是 投入1.44亿元,确保所有学校(含教学点)教学仪器、信息化设备和图书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 三是 投入聘请、培训、奖励教师等1.21亿元; 四是 投入资助学生和购买学位0.3亿元。在投入方面,我们特别向农村学校倾斜。2016年,投入1.67亿元,用于农村学校征地和“补短板”。
3. 教师保障促均衡。 一是按编比补足教师 。2013年以来,招录教师1673人。2016年,城区(含高新区)财政出资9777.8万元购买服务,补充教职工2383人,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二是推进教师交流。 通过“区管校聘”试点、交流轮岗、走教支教等参与交流教师共1719人,交流比例达12.2%以上。 三是强化教师培训。 每年完成各类各级培训约3.4万人次;现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195人。 四是提高教师待遇。 建成教师周转房344套,总建筑面积达1.72万平方米;每年城区投入143.77万元用于乡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和增设校长奖励性工资;2013年来,投入470万元表彰学校和慰问教师6592人次,评选表彰30名城区“最美乡村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达3338人;高于规定学历教师的比例超过省定标准。
(二)建立体系,优配资源,让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平等地享受均衡教育
我们建立“规划、分流、提升、关爱”四个体系。解决好城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特别是特殊群体“有学上”和“上好学”的问题。
“规划”就是对学校规划布局。 2013年以来,新建中小学6所;从实际需要出发撤并整合小学18所,教学点7所。
“分流”就是合理引导学生到公办、民办学校就读。
“提升”就是提升每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缩小校际差距。 通过组建12个城乡中小学教育共同体和创建“一校一品牌”工程,评选命名了53所学校为“特色学校”,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缩小校际差距。有效缓解“择校热”问题。
“关爱”就是在政策和服务两方面体现政府主导的教育公平行为。一是 落实“两为主”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权利。2016年秋季学期,安排在城区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总共41119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37.3%;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68.32%,占南宁市总量的38%,占广西总量的12%,是全市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最多的城区。 二是 建立特殊学生群体关爱体系。 关爱一:关爱孤儿, 办好广西唯一的一所孤儿学校——明天学校。从2000年办校以来,政府承担孤儿在校学习生活的一切费用。至今,已帮助238名孤儿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业;正帮助203名孤儿在读中小学和高中。2015年政府征地近100亩,投资2.2亿元,扩建这所孤儿学校,2018年竣工投入使用,将惠及更多的孤儿和适龄儿童。我们关爱孤儿的工作得到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 关爱二:关爱留守儿童, 建立健全787名留守儿童档案,安排教师开展一对一帮扶。 关爱三:关爱贫困户学生,结合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战, 落实一名干部或教师精准帮扶城区1920名贫困户学生。 关爱四:关爱困难学生, 2013年以来,城区投入2852.12万元,资助困难学生48678人次,10.74万人次学生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 关爱五:关爱残疾儿童, 在衡阳路小学等4所办公学校开设特殊教育班,加上随班就读以及在辖区特教学校就读的“三残”儿童共201人,送教上门的重度“三残”儿童57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1.5%。
均衡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督导检查成果,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扩建和迁建学校要继续发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补齐短板,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让均衡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