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全力推进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

12.01.2015  12:31

  1月9日,西乡塘区明秀南社区的文化室内,有人看着乐谱轻哼着歌曲,有人坐在一起探讨养生的经验。“没事的时候我就会来社区,社区给我们提供了活动场所,在这里就跟在家一样。”居民谢惠琼说。

  近年来,西乡塘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落实社区党建责任,整合提升社区建设,努力探索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新模式,实现社区治理工作科学化,打造“片区红色之家”“民族情深党旗红”“侨之家”等一系列社区党建品牌,让居民惊讶地感受到,曾经的社区“衙门”,变成了今天的“家门”。  目前,该城区大学东路社区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明秀南社区“零距离”工作法已初步入围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等。

   五百”行动 拉近党群零距离

  楼层越住越高,距离越来越远。如何走进居民家中,加强与居民的沟通?明秀南社区主任梁田霞给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秘密武器。目前,该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成立网格党支部,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员服务站”三级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每个网格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田”。为了促使工作人员“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做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社区统一印制了《百姓家事》,发放到各网格成员手中。记者翻开其中一本《百姓家事》,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一户成员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思想动态、邻里关系、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等六项内容。社区“两委”成员全都担任网格员,根据自己所负责的网格片区,不定期地走访居民,认真收集记录好社情民意,并针对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居民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梳理和汇总,形成一份详细的“民情档案”。目前,社区28名网格员共记录了28本《百姓家事》,涉及4380多户家庭,收集意见建议150多条。

  “社区的监控摄像头就是我们通过大走访活动收集到建议后安装的。”居民周金娥见到记者采访,赶忙上前说道,社区里没装监控摄像头时,居民们都缺乏安全感,去年年初,社区工作人员在上门走访时,她和几个邻居向工作人员反映,为了小区的安全,应装上监控。很快,周金娥等居民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去年3月社区通过惠民资金项目在小区安装了监控。

  在社区办公楼二楼,社区还为居民提供了许多便民服务,梁田霞说,社区居民里有各类人才,再整合调动网格内的单位、高校等各方力量,组成相对固定的服务团队,社区为此制作了便民服务卡,“我们共有15个类别28个服务项目,涉及就业、医疗、法律等方面,服务卡上有各组的联系方式,居民有需要的可以随便来拿,而低保户、困难户享受这些服务是免费的。”  明秀南社区创新的“零距离”工作法,通过延伸组织覆盖触角,推进服务在一线,拉近了党群距离。 

  每年一次的社区“两节一会”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拉近了大家的情感,也成为社区里的一块靓丽的招牌。

   立足特色 突出“一居一品

  “这边是万力社区的新服务楼,在服务楼的后面正在建设一座3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室,里面可以开展气排球、羽毛球、舞蹈排练等文体娱乐活动,服务楼左边计划建一座19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老人们可以在这里开展下棋、运动、理疗康复等活动。”西乡塘区民政局副局长陆仁伟向记者描绘着万力社区完善提升的宏伟蓝图。

  陆仁伟说,社区服务用房是制约社区服务的瓶颈之一,有些社区的服务用房只有50平方米,根本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而万力社区完全建成后,服务用房可以达到1000多平方米,这对社区的硬件设施来说是一个质与量的提升。

  2015年,西乡塘区结合社区整合提升的契机,立足街道社区实际,计划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示范带动的一批示范社区。

   整合优化 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西乡塘区积极落实全市社区建设“1+2”文件,2014年投入了3300万元,新建、购买了15个社区服务用房,新增用房面积5680平方米。西乡塘区政府副区长梁红英坦言,目前城区有些社区设置不合理,服务用房的问题不解决,居民的生活需求就没法满足。

  “通过社区整合、重新划定管辖区域及培养特色品牌项目等方式,社区党建进一步加强,形成一居一品的品牌特色,切实增强社区工作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社区服务。”梁红英说。

  梁红英表示,今年城区还计划投入4480万元,推进24个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预计到年底社区用房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的力争达到40%。下一步,西乡塘区将科学合理调整社区设置布局,将77个社区调整为64个,全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阵地建设,同时还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实现社区人员素质能力、服务品牌等硬软件的同步提升。(记者  杨盛)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