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忆“美丽南方”流金岁月

30.06.2015  10:58

  “你把她带到美丽的南方去吧!”这句意味深长的寄语,是陆地先生心仪的一位女性在他随军南下时,互赠礼物留念所留下的照片背后的一句话。这句临别赠言在陆地的脑海中萦绕不去,所以在创作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时,他顺理成章地把它用作书名。

  “天一阴下来,冷风就是作弄人,到处都是冷飕飕的。有时空中飘着牛毛一样的雨雾,风大一点就被刮跑了……”小说《美丽的南方》开头,描述了上世纪50年代忠良屯的模样。今天,忠良屯因为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取名“美丽南方”景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能看到以前“美丽的南方”动人的画面以及丰富的土改文化、知青文化、稻作文化和休闲文化。

  景区命名缘自知名小说

  “美丽南方”的得名,还得从上个世纪说起。当时谢芳春、田汉、安娥、艾青、陆地等中央土改工作团曾在忠良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留下无数佳话。陆地在参加南宁郊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时,在忠良屯等乡村留下了生活足迹。后来,他以这段经历为蓝本,于1960年创作了小说《美丽的南方》。此后,一批批知青来到忠良村,书写下他们的峥嵘岁月。

  西乡塘区文化馆馆长卢杰介绍,为了充分挖掘“美丽南方”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西乡塘区将土改工作组开展工作和居住的院落打造成土改陈列室,用图片、文字、物件等再现了土改时期的情景。该院落建于道光年间,存放着大量土改珍贵资料以及土改时使用过的器具,体现了美丽南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原味重现当年知青生活

  今年4月,“美丽南方”迎来了80多名老朋友——上个世纪在南宁这片热土上山下乡的知青。多名“回家”的老朋友还向景区捐赠了保存多年的知青时代老物件。“美丽南方”景区里的知青园,就保留着当年的知青味——门外“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四个大字历历在目。这是当年下乡知青集体居住过的地方,受捐赠的老物件将在这里展出,是南宁知青文化的一个主要展示点。

  景区内还设置了一组“知青雕塑”,展现当年知青们来这里上山下乡的劳动场景。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当年在忠良屯插队的老知青回到这里照相留念,追思知青插队的难忘岁月。

  为了还原知青文化,西乡塘区委宣传部组织制作了微电影《美丽的南方》,以《美丽的南方》一书为全片线索,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丽的南方”忠良屯插队的知青袁红旗、林虹时隔30多年后,带着他们的孩子阿明一起回到忠良屯寻找青春足迹的故事。旅途中,阿明用镜头记录着父母亲与忠良屯、与村民、与知青战友的情谊,并找到了与自己只有一面之缘却念念不忘的“玫瑰女孩”蕾蕾。在这个父母相识相恋的地方,阿明和蕾蕾喜结良缘,延续着父母对“美丽的南方”的深厚情感。

  这部电影不仅再现了知青岁月,更用镜头讲述了忠良屯3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原来的小农村,华丽转身成为集花卉观赏、四季特色水果采摘、标准化生产示范、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美丽南方·五彩忠良”休闲农业科技园区。而他们的知青战友罗德宏则扎根忠良屯,与“村花”贵娥结为夫妻,共同开发生态农业,兴办农家乐,燃烧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人生激情,继续为这片热土奋斗。

  景点融入多重文化元素

  打造“美丽南方”景区,西乡塘区还注重在软文化建设上丰富文化内涵,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故事。

  “美丽南方”旅游区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其中,梁云升和杨禹甸是明末清初的名丞、名将,当地还建立了双忠庙纪念这两位忠义之士。景区内的景点命名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景区里有一座桥,桥有三曲,象征那“辗转反侧、曲曲折折、求之不得”的长相思,因此取名“相思桥”;陆地曾作诗《海龙旧事》:风停雪霁夜青青,云自飘飞月自明。人去书中肖像在,燕归梁上旧巢倾。景区的“燕归廊”正是取二字为名,象征陆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美丽的南方。

  此外,景区还建起了农具展室,有打鱼的鱼篓、舂米的用具、打谷的鼓风机等农具,展现稻作文化传统。

  卢杰介绍,西乡塘区还规划在此建设美丽南方博物馆,总规划面积30亩,采用园区建设模式,将展品、建筑、园林、演出、体验融合在展览和浏览中。届时,将把它打造成西乡塘区文化名片,西乡塘区文化产业示范园以及“美丽南方”的核心景点及品牌。(记者 杨盛)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