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让基本公共服务惠及每一位贫困群众

23.06.2016  18:11

让基本公共服务惠及每一位贫困群众 

  “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班上岗后,每个月能拿到2500元左右。”两江镇英俊村上韦屯农民韦肖嵘通过就业培训成了大明山泉水厂的一名员工,新的工资待遇比他过去打工提高了不少,让他喜笑颜开。

  在南宁,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像韦肖嵘一样,享受到该市加快实施各类公共服务精准扶贫项目带来的实惠。据悉,今年以来,该市以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为重点,加快实施各类公共服务精准扶贫项目,着力把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村、贫困户延伸,1至5月,全市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753人次,扶持创业243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382期,累计培训农民4.8665万人。此外,我市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农村低保、基本医疗保障等工作也正稳步推进。

  技术培训

  摆脱就业瓶颈 找到奋斗目标

  梁惠华和马新媛是南宁市第一职业学校中式烹饪班的学生,因家庭困难,在求学期间两人曾多次面临辍学。后来她们在学校申请了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学历教育的贫困助学金,最终得以完成学业,并考上本科。

  今年以来,该市已在各县区精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送培入乡或送员进校的方式,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同时,全市各贫困村大力开展订单培训以提高培训实效性,组织贫困户女性劳动力到南宁市绿城南方等培训学校开展家政、育婴培训,培训合格后由培训学校同属的家政公司推介就业;针对部分贫困户劳动力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特点,组织实施“创业培训+创业项目+职业技能+公司销售”的创业培训方式,“每个创业培训班都有明确的创业项目,培训结束后,培训对象既可选择创业,也可选择生产产品,产品销售由公司负责。”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南宁市积极开展转移就业支持精准脱贫,目前武鸣县、西乡塘区等县区已召开进村专场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3100个,贫困劳动力达成就业意向150多人。据统计,今年1—5月,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123人,自治区内跨县转移就业25098人,向自治区外转移就业18845人。同时,全市共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112笔1057万元。

  教育扶贫

  弥补教育短板 阻断代际传递

  在隆安县东部的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乡化结合示范工程(以下简称“震东新村”)建设工地里,该县城厢镇中心小学新建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校计划于今年8月全面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届时可容纳60个班级2700名学生。据了解,中心小学是震东新村的配套建设内容之一,其与另外6所新建学校(幼儿园)都将为新村服务。7所学校(幼儿园)建成后,可满足幼儿1080人,小学生4050人,初中生1800人的入学需求,极大地解决隆安贫困村教育资源缺乏问题。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智”的根本是发展教育。相对于产业扶贫、经济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

  为此,南宁市本级财政今年已计划安排1000万元用于贫困村学校基础建设项目,共12个学校12个建设项目纳入此范围。目前,各项目学校已经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个别项目学校已提前开工建设。同时,我市依托“全面改薄”项目,加快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市将为30所贫困村学校(教学点)90间教室配备“班班通”设备,以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低保帮扶

  社保政策成为“兜底”关键

  想要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整个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责任,更需要社会保障来“兜底”。但“兜底”扶贫是不是能够实现应兜尽兜,关键在精准。

  目前,南宁市民政部门与扶贫部门对接,充分运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数据库,对于已经被识别为贫困人口的低保对象,继续纳入低保范围;对于被识别为不是贫困人口的低保对象,以及被识别为贫困人口但还没有纳入低保范围的对象,严格按照低保对象的认定标准,逐步进行复核复审。据了解,今年起该市各城区(开发区)及横县、宾阳县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100 元/人·年,上林、马山、隆安县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800 元/人·年。而各城区(开发区)农村低保平均补助水平则达到每人每月130元。

  此外,今年以来,南宁市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力度,扩大救助范围。各县区民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之间的结算机制,逐步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救助对象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将患重特大疾病的一般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范畴。

  随着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我市不断提高贫困村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使得国定贫困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做到了“应扶尽扶”和“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