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络媒体记者看大化:红水河中游的璀璨明珠

30.11.2016  04:35

采访团成员在广西人的母亲河——红水河上点赞大化风光。 广西新闻网 记者 黄河畅摄

采访团成员在吉善瑶族新村头戴少数民族首饰自拍。 广西新闻网 记者 黄河畅摄

大化“七百弄鸡”繁育场。 广西新闻网 记者 黄河畅摄

广西新闻网 大化11月29日讯(全媒体报道组)“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11月29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龙文在接受“生态长寿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池行采访团采访时表示,要发挥好大化自然生态优势和民族风情文化,动员全县上下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特色产业扶持等扶贫工作,争取与全国同步实现奔小康。

当天,采访团先后参观考察了民族生态新城、吉善瑶族新村、大化红水河百里画廊、“七百弄鸡”繁育基地。大化成效显著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多彩浓郁的民族文化、欣欣向荣的特色农业、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无不给记者和网络大V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族生态新城是大化县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目前全县有1128户、5618名贫困人口入住。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有效解决了移民搬迁难题,圆了农民进城梦。“农户入住需要多少钱?”“县里对搬迁农户是否有贷款补贴?”参观完毕后,记者和网络大V们将大化县发改局副局长陆生善团团围住,详细询问大化异地扶贫搬迁工程相关情况。

大化山多石多,扶贫攻坚任务比其他地方更加艰巨。但大化各级党委政府与各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将扶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必须点赞。”听完相关介绍,来自河南手机台的张祺说。

在大化吉善瑶族新村,采访团成员欣赏了精彩的铜鼓舞表演,登上蓝轭瑶民族文化风情楼,细细观赏瑶族传统服饰的精致细节,体验了蓝轭瑶民间服饰制作工艺。来自南国今报的记者陈新援现场购买了3条瑶族风情围巾:“这里的东西价廉物美,买一些回去,无论是旅游纪念,还是送给亲戚朋友都是不错的选择。

一只‘七百弄鸡’的养殖时间需要多长?”“育种完成后,市场收购价大概会达到多少?”在大化“七百弄鸡”繁育场,采访团成员饶有兴趣地询问“七百弄鸡”的育种、养殖及推广情况。

近年来,大化党委、政府着力搭台引导,在“七百弄鸡”养殖推广、各养殖环节的监管及特色品牌的树立上下功夫,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七百弄鸡”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里真的是太美了,和课本上看到的广西一样美丽。”在红水河百里画廊景区,采访团成员披一路竹绿,观一路山水,沿河从大化电站坝首下船前行。在这山水如画的风景里,大家纷纷按下相机快门,不时与近在咫尺的好山好水合影留念。

【 编辑:廖志荣  作者:全媒体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