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基层党组织 盘活扶贫全盘棋——第一书记话脱贫·聚焦横县镇龙乡六谢村

16.08.2016  10:38
  “杨姐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杨姐就是我们的旗帜,有她在我们就有了方向,有她在我们心里就踏实。”横县镇龙乡六谢村委龙头村经联社主任罗必金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村的路修好了,桥也修好了,办公楼也有了,这些都是杨姐给我们村带来的!

  罗必金口中的杨姐就是驻六谢村第一书记杨泽云。六谢村是横县最边远的山村,也是自治区级贫困村。这里四面环山,路不通、信息闭塞、基础落后、上学困难、生活贫困等,都是当地群众最深切的痛。杨泽云用了近5年的时间,与村“两委”领导班子一起带领群众修路搭桥搞建设,走出大山,走上致富的道路。

   高举党旗强化堡垒

  在见到杨泽云的时候,她说:“明天就是我51岁生日,我是最年长的女性第一书记,在山村工作快5年了。

  山路十八弯,硬化的水泥路就在山腰盘旋,上不见山顶,下不见山沟。杨泽云说:“以前这些山路一下雨就走不了,现在平坦多了。

  来自南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杨泽云是如何破解边远山村贫困的这盘“残棋”呢?

  杨泽云说,刚到六谢村的时候,一下车她就哭了:没想到还有这样落后的山村,更让她心里难受的是群众质疑的眼神。开展工作困难重重,语言不通,找不到村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她发现基层的一些干部不作为,有些村干部有裙带关系“背景”,村“两委”组织软弱涣散,党组织没威望,干群关系持续僵化,贫困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杨泽云一方面与镇龙乡党委研究制订整顿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开党小组会和“昼访夜谈”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村屯干部及群众代表的意见,为组建打造新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奠定了基础。通过换届选举,把一些热心为民、能干肯干、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干部引入村“两委”领导班子。

  新的村“两委”领导班子拧成了一股绳,充满活力。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基层战斗堡垒形成,为接下来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村民紧跟着村“两委”领导班子的步伐,上下齐心,六谢村的这盘“残棋”就被盘活了。

   勤干为民不忘初心

  从镇龙乡进入六谢村有近10公里的山路。以前一下雨,山村就变成“孤村”,进出要绕道贵港。一位村民曾因上山砍树受了重伤,路不通来不及救治而去世,这件事深深烙在了杨泽云的心里。

  杨泽云提出要修路。为了破除村民心中的疑虑,杨泽云给出一句承诺:“路不通,我就不走!”2015年,一条近10公里的水泥硬化路从镇龙乡通进了六谢村。现今的六谢村村中道路硬化,干净整洁,过河的桥也建好了,球场、办公楼等公共设施也有了。村民罗必原说:“村里的这些基础设施都是杨姐来了才建起来的。以前村民每天接送小孩上学来回要4个小时。现在方便多了!

  路通了,方便村民发展产业,更重要的是群众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观念改变了,信心建立了。

  罗必金经常去附近的贵港市“淘宝”,他带回适合山地养殖的黄牛,还扩建了自家的水塘,让种养形成产业链。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富起来,杨泽云带领村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为了增强贫困户的信心,杨泽云还帮他们垫付买鸡、鸭、鹅苗的钱。她还先后引进大批牛大力、九节丰、杉木等适合山地种植的品种,改变村里的传统种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谈“扶贫经”:

  俯下身姿,真抓实干。心系大山,勤干为民。你怎么对人民,人民就怎么对你。用心与人民在一起,为民谋福祉,人民不会忘记你的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亲如一家,太多的感动,不仅是割舍不去的情怀,也是干事创业的无穷动力。看到群众富起来,就是自己最大的欣慰!

  ——杨泽云

  干部群众点评:

  杨书记就是我们心中的“杨姐”,是我们的亲人。同时,她也是我们的带头人,是我们村民面对困难的主心骨,有她在我们就有了方向。她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致富的方向与方法,也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方向。在她的影响下,我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变。现在我们看得更远了,不仅看到了脱贫路子,也看到了幸福生活的路子。

  ——六谢村委龙头村经联社主任罗必金

  我不怎么会讲话,但是,村里的变化就摆在那里。泽云桥,这个桥的名字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想法。这个桥的名字不是刻在桥墩上,而是刻在我们心里。看到杨姐,就如看到鲜明的旗帜,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杨姐是个干实事的人,她为我们做了好多事情。

  ——六谢村委龙头村贫困户罗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