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逐渐消逝的乡音” 记住抹不掉的乡愁——贺州市档案局(馆)开展方言建档工作显成效

04.04.2018  13:42
留住“逐渐消逝的乡音” 记住抹不掉的乡愁
——贺州市档案局(馆)开展方言建档工作显成效
 
      为做好贺州方言建档工作,近日,贺州市档案局(馆)方言建档工作组一行4人,专程到贺州学院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与该院研究团队带头人邓玉荣教授及团队骨干等,共同研讨如何开展方言建档工作。同时,参观了全国首个专业实体语言博物馆——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听取该院博物馆建馆情况、研究团队组成及研究成果介绍,详细了解贺州地方方言的特点、分布情况。
      贺州是广西乃至全国语言方言生态多样性异常复杂的地方,素有“语言生态博物馆”美誉,得天独厚的言语资源是全国为数不多研究方言的“天然实验室”。贺州市境内活态存在着20多种不同的方言,其中有中国十大汉语方言中西南官话、客家话、闽语、粤语、土话、湘语六种,有壮语、瑶族勉语、苗语等三种少数民族语言。以贺州方言为载体的戏曲、歌谣等极具地方特色,有的列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如以富川梧州话《蝴蝶歌》,以及传唱的客家山歌《月光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贺州的本地语言大多处于濒危状态,有的方言已经成为珍稀濒危方言,形成孤岛面临着消亡,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语言不像文物,可以以实体形式存在,他的特殊性在于必须要有人的传承。贺州的一些方言,比如鸬鹚话,已经能说的人不多了,如不及时保护,很快就会面临消逝的危险。”研究了30多年语言和方言的邓玉荣教授着急的说。
      地方方言档案是档案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传承这一独特的区域性民族文化,贺州市档案局(馆)把贺州方言建档作为新时代档案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作大力推进。 一是开展调研,制定计划。 依托贺州学院方言研究团队20多年的研究成果,贺州市档案局对贺州方言进行全方位调研,制定了《贺州方言档案建档工作计划》。通过对贺州学院方言研究团队采集的方言成果接收进馆,按照方言建档的要求,对贺州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由此延伸的说唱、语音故事、民间歌谣、戏曲等的整理建档,按照语音文本、电子文件、音频视频档案的整理归档,建立贺州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 二是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成立了方言建档工作组,多次到贺州学院咨询方言研究团队的专家学者,借鉴浙江省档案局、东莞市档案局等方言建档先进工作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部署方言建档工作各种细节问题,对记录和传承贺州方言的途径方法、手段方式和载体机制等进行探索,以提高建档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努力取得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目前,已完成整理归档八步客家话、桂岭本地话、铺门话等方言电子文档、高清音频和视频文件9952个,数据容量达57GB有声数据,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资料约20万字。 三是利于传承,意义重大。 贺州方言建档,建立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的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及时保存了贺州方言实态,又保护了贺州地方语言文化遗产,为记忆和传承贺州历史文化,留住了人们挥之不去的记忆和乡愁,留住抹不掉的民族基因和标识,特别是以档案的形式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要求,成为“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与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的方言实体“备份”,为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贺州发展历史、考证民俗风情、调查丰富语言资源提供便利;作为推进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主动作为之举,探索档案工作新方式,丰富馆藏档案新资源,拓展档案发展新空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也填补了广西在地方方言语音档案方面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