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走高铁:衡阳与血脉相连的桂林携手并进

19.12.2014  16:38

  衡阳境内的南岳衡山,每天来这里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桂林  衡阳

   铁路距离:343公里

   动车运行时间:约2小时28分

  对于很多生活在桂林的人来说,衡阳并不陌生。桂林市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湘籍,其中又以来自湘中和湘南的为主。而位于湘南的衡阳,是他们或他们的先辈迁徙桂林的主要中转站。

  新中国成立前,躲避战火的湖南人涌向衡阳火车站的站台,经开通不久的湘桂线离开故土。其中很多人留在桂林,就此生息繁衍。湘桂两地的血脉从此相连。

  2013年12月,在湘桂线原有线路基础上扩能改造的湘桂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不再拥挤的车厢和大幅缩减的通达时间,又一次亲近了两地地缘,也给湘桂血脉标记了新的注脚。

   老湘桂线让两地血脉相连

  衡阳市中心城区的最东端,耒水河东岸,矗立着一栋大屋顶式造型的建筑,远远望去,三组飞檐犹如群雁展翅飞翔。这就是衡阳的高铁客运站——— 衡阳东站。

  12月11日下午,挎着黑色公文包的刘延庆走进检票口。他刚刚参加完亲戚的婚礼,准备搭乘湘桂高铁返回桂林。

  刘延庆的老家在衡阳市西北部的衡阳县。循着同样的轨迹,半个多世纪前,他的叔祖父一家在弥漫着白色蒸汽的衡阳火车站站台上与亲友告别。

  1938年11月19日,湘桂铁路竣工通车。这条全长345公里的铁路线东起衡阳,途经祁阳、冷水滩、东安,西迄桂林,是华中地区入桂的主要干线。此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了全面抗战。至1944年衡阳保卫战前夕,湘中、湘南大批商贾、民众为了躲避战火,向西南迁移。刚刚通车的老湘桂线,是他们最便利的交通选择。

  在当时的广西,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桂林是他们避难的理想之地。和大多数同乡一样,刘延庆的叔祖父一家在桂林走出列车,安家立业。

  民国时期的桂林市东江五通街,尽是织布打扣的湖南人家。这里也诞生了与“黄昌典”、“巨丰台”、“鸿庆隆”齐名的老字号——— “张永发”绸布店。在桂林当时布匹、染坊市场占据支配地位的店老板张永发就是湘籍商人。

  上世纪90年代末,刘延庆独自从老家衡阳县来到桂林,在叔祖父一家的帮助下,开始经营建材生意。改革开放后,率先崛起的桂林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批湖南人再经由湘桂线来到桂林,投亲靠友,谋求生计。

  据桂林湖南商会统计,如今,全桂林有50多万湖南人经商、打工。湘籍企业有3000多家,涉及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建筑工程承包施工、商贸物流等诸多领域。其中,建筑工程承包施工有85%左右由湘籍企业承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