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进京赶考“国家海绵城市 建设试点城市”名列第一
3月27日,北京。
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余远辉,市长周红波率队“进京赶考”——参加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在参与答辩的全国22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把重庆、济南、武汉、厦门、深圳、福州、海口、呼和浩特等城市甩在了后面,一举摘得“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评审答辩决赛桂冠。
喜讯传来,催人奋进。这是我市继去年余远辉率队进京参加竞争性答辩,在16个城市中以第六名的成绩获得“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之后,再次以雄厚的实力赢得的殊荣,也是近些年来少有的争取到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这不仅为打造更高层次的宜业宜居城市增添了新的平台和载体,更展示了南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高水平生态文明城市的坚强决心和勇气。
如国家最终确定南宁市获得“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资格,就意味着我市在未来三年将获得16.5亿元以上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这也是我市继去年获得“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三年15亿元补贴资金之后,获得的又一高额中央单项补助,是我市历史上荣获国家城市建设单项补贴最高的一次,将为我市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余远辉说:“如果把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资格这份荣誉给予我们,南宁将严格执行国家批复的实施方案,以‘提头来见’的担当,确保如期实现试点建设目标,把南宁打造成为我国同类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优秀典范。”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余远辉的承诺掷地有声,表达了南宁市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通过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绿水青山、打造“花样南宁”,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宜业宜居、更加和谐,更富有吸引力,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为南宁加快发展、奋力提升在全区的首位度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1
审时度势 抢抓机遇之举
余远辉指出,建设“海绵城市”对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花样南宁”、推行节能减排、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保护和建设南宁的绿水青山。
建设“海绵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目的是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南宁拥有“中国绿城”、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以及城市节水突出贡献奖等城市名片。201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7.5%,建成区绿地率达36.64%,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80%,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
这是南宁市委、市政府长期推动城市建设、久久为功的结果。但南宁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推动环境绿化美化彩化的追求从未放缓。去年以来,南宁市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和“美丽南宁·生态乡村”活动,建设“中国绿城”升级版,全力打造“花样南宁”,尽管已取得阶段性实效,但仍在咬住目标、乘势而进。
正如余书记所说,南宁历来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人水相亲、自然生态”理念,已经在建设“海绵城市”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目前,“南宁海绵”城市的雏形已经随处可见——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新建大批人工湿地、水塘、人工湖,大片植树栽花、大幅提升绿地率,地面停车场铺设多孔砖,人行道上铺设透水砖,都在满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余,具备了内涝防治的“海绵”功能。
无疑,南宁市还有更高的目标。
在当前一些城市深受内涝、内河污染等问题困扰的形势下,南宁市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勇夺桂冠,标志着南宁向着建设更高水平的宜业宜居城市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南宁市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高瞻远瞩之举,是在更高层次上未雨绸缪、自我加压的重要决策。
2
进京赶考 南宁摘得桂冠
这次全国共有34个城市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过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的初审,确定迁安、呼和浩特、盘锦、白城、镇江、嘉兴、池州、福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深圳、南宁、海口、重庆、遂宁、贵安新区、玉溪和西咸新区(以行政区划排序)等22个城市进入竞争性答辩,答辩过程中,每个城市还需派出一名评审监督员参与全程监督。由此可见,申报工作竞争之激烈、难度之大。
南宁市以建设“海绵城市”试点的优秀方案、落实措施以及试点成功经验可能带来的示范效应,特别是答辩团队的精彩应对,获得了评审专家组的认可,答辩得分位居22个城市之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申报工作,余远辉和周红波对申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示要全力以赴做好申报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市领导从整个申报方案的制订、建设规划的编制、目标任务的落实,最后到参加答辩的准备,从主报告起草到汇报材料修改,都全程悉心指导;承办的单位和个人更是全身心投入,力争拿出最优的成果。
我市的申报工作得到了自治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彭清华书记要求全力支持南宁市做好申报工作,陈武主席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向财政部等作了汇报,自治区财政厅、住建厅、水利厅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南宁市的优势和迫切需求,沟通交换意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同时,派出专家具体指导南宁市的申报工作。
在自治区的支持下,我市申报团队精心准备,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经过十几次修改,拿出了高水准的实施方案,力压众强,顺利入围成为22个有资格进入答辩的城市之一。
3月26日晚上,余远辉和周红波在到达北京后,不顾旅途劳累,马上召集申报小组人员召开答辩准备会议,对答辩陈述材料及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对陈述和答辩过程进行了认真模拟。
经抽签,我市在22个城市中排第在九位答辩。3月27日上午10:50许,余远辉、周红波、张小宏、杨涟四人组成的答辩小组,以及林剑作为PPT播放员,代表南宁坚定自信地步入答辩现场。面对三部委的8位专家评委,余远辉首先代表南宁作了陈述汇报,介绍了南宁市申报“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意义、工作基础、优势特点、建设思路等,并代表南宁市730万人民作出了郑重承诺。
随后,评审专家进行了现场提问。周红波等答辩小组成员沉着应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观点新颖。余远辉对每个问题的答复都进行了归纳和提升,评审专家对回答都报以微笑和首肯。
18时许,评审专家现场公布了对22个城市的打分,南宁获得了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
人们把这次申报评审活动比喻为“进京赶考”,南宁申报团队不负众望,又一次脱颖而出并名列第一,实实在在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3
强化措施抓落实 不达目标不收兵
申报工作是对我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一次阶段性检查。以最高分通过竞争性答辩环节固然可喜,但是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南宁将不折不扣地按照申报时所拟定的思路,把“海绵城市”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当前,我们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时有发生的城市内涝对市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内河污染等问题还亟待解决。因此,南宁生态文明建设既任重而道远又大有可为。我们必须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着力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整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化措施抓落实,不达目标不收兵。按照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既定思路,下一步,南宁市将完善政策支持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结合市情实际,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绿地、道路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削减城市径流污染;在中心城区核心地带划定总面积为60.18平方公里的示范区;确定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的目标;安排种类齐全、代表性突出的示范项目494个,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总投资95.19亿元;继续推进“中国绿城”提升工程和“中国水城”建设,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法治思维来决策创建工作的重要事项,加大组织保障力度。
全市各级各部门都将以南宁积极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积极探索“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格局。
蓝图已绘就,关键看实干。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大家齐心协力献计、献策、献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几年后南宁的城市环境必将有更大的改善,城市内涝不会“涛声依旧”,内河污染也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
建设一座生态环保、生机盎然、工作便利、生活舒适、安全有序、宜业宜居的“花样南宁”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南宁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