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追雨50载今被高楼遮住"眼" 柳州气象站要搬家

17.12.2014  13:53

在原址,气象探测环境越来越恶劣,影响对气象灾害的预判

观云追雨50载 气象站要“搬家”

如今的柳州气象站被高楼包围。 

广西新闻网 -南国今报记者陈枫  文/图  策划:李昆光

在柳州市庆丰路5号,柳州市气象局大院内,有一块修得方方正正的草坪。这块草坪上“种”有不少或方或圆的铁皮盒子,看起来毫不起眼,然而柳州市民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就是源于这里。

这块草坪就是柳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场,自1963年开始,它已经为柳州市民搜集气象数据51年了。

1

小草坪有大作用

据柳州气象站站长韦翠云介绍,观测场占地面积并不大,是一个长宽都为25米的正方形草坪,不过草坪上的那些铁皮盒子,却大有来头。

“这里是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那边是雷电观测站,还有酸雨观测站、特殊下垫面气温观测站……”小小的草坪,能提供地面温度、湿度、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日照、酸雨、雷电等气象观测任务,天气预报就是根据观测场收集到的数据推算出来的。

这块小草坪也有些年头了。观测场外的一块石碑上显示,柳州气象站建于1951年1月1日,经历了三次迁站,于1963年10月1日“定居”在了如今的庆丰路上。此后就再也没挪窝,连续观测柳州天气51年,为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气象站的选址长期固定,对于分析研究当地的气候变化是一件好事。“同一地点的气象资料年代越久远,科研价值越高。”韦翠云说,“连续性”是对气象探测资料最基本的要求。

不过,这个“功臣元老”在城市里却待不下去了。

2

观测环境要求高

柳州市气象局审核科副科长覃辉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对气象站的选址做了严格要求。如观测场四周不得种植高于1米的作物和树木,要求无阻碍,空气畅流,1000米内不得修建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500米内不能有大型锅炉、废水、废气、垃圾场等干扰源、200米内不能有铁路等。

可是,如今的柳州气象站,已被生长得越来越快的“水泥森林”给包围。

2007年和2013年,国家曾对气象探测环境做了两次调查评估,柳州气象站在评估中仅得分64.4分(满分100,65分以下为“差”,89分以上为“好”,其他为“一般”),气象站四周16个方位,有10个方位的障碍物遮挡仰角,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观测能见度、目标物已被遮挡得所剩不多,气温观测值也有偏高趋势。

柳州地区一共有8个气象站,无一达到“好”的标准,融安、鹿寨两站的得分甚至比柳州气象站还要低。50年前地处郊外的气象站,都早已变成了城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