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过年自己制作家乡“年味” 就是如此美味

01.02.2017  04:07

广西新闻网 桂林1月31日讯(记者 严江萍)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人们总是喜欢吃一些传统食品,因为人们觉得这样不仅年味足,还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1月31日,正值春节之际, 广西新闻网 记者来到桂林平乐,探寻这里的人们在过年时准备了什么样的“家乡味”。

平乐人在春节喜欢吃“水浸粑”(也叫粉利),以讨大吉大利之意,是平乐传统年糕之一。制作“水浸粑”,一般都是用平乐当地种植的粳米,因为当地种植的粳米,无论在炒或者煮的时候都不易折断,柔韧性好,光泽度强,口感更劲道。

平乐人过年的习俗就是自家动手做“水浸粑”。正月初四当天, 广西新闻网 记者便走进一户平乐人的家里,看看他们是如何制作这独特美食的。“随着大机器的生产,家家户户都省去了手工打浆的麻烦,都用机器来打浆磨糊了。”平乐人明女士一边忙活着打浆一边给记者介绍到。

磨具、花生油、打好的米团……当把所有的东西准备好,明女士一家便开始动手制作。“趁热把打出的米团一分为二,然后把米团像和面一样的搓揉,增加米团的柔韧性,便于加工。”明女士说,搓揉也是为了挤出米团中的空气,让其更紧密的贴合在一起,这样做出来的“水浸粑”更利于浸泡在水中保存。

记者观察发现,为了防止米团和桌子粘在一起,需要在大理石桌面涂上一些花生油。再用双手捂成陀螺状,用手掌在放有米团的磨具上用力均匀的压平,这时一个扁圆形的“水浸粑”就成型了。随后,将大铁锅放好水,把火烧旺了,将做好的“水浸粑”放在蒸笼里盖好,放在锅里蒸上4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最后,用竹席把蒸好的“水浸粑”取出放在卫生安全、阴凉干燥处,晾干后再全部浸入到水中。               

据了解,桂林恭城、阳朔等地也都有做“水浸粑”的风俗习惯,只是加工工艺和名称有所不同,吃法也多种多样,刚出锅时可以趁热直接蘸酱油吃,或切成条状或片状,配上腊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烩炒装盘即可食用,或切块煮糖水。“水浸粑”的特点就是色鲜味美、Q弹爽口,是平乐人春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也是平乐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