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覃塘区传承民俗文化

07.05.2015  01:16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侯宣光

“九凌美如画,茶藕香神州,山歌传宝岛,文化交流共赢……”4月18日14时许,贵港市覃塘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黄翠莲,在该城区第四届“三月三”文化活动石卡镇鹤心村垌心屯的分会场,演唱了以山歌文化为主题的原创歌曲《珠江西江韵》。

覃塘区自2009年9月获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之后的6年间,相继举办了4届“三月三”文化活动,以此传承民俗文化艺术、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A  借文化活动赚吆喝

“覃塘区现有居民58万人,而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我们依托本地文化资源,致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近年来精心筹划和举办了‘三月三’文化艺术节、‘荷家体验’等重大文化活动,推进了文化与城镇建设、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不断延伸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覃塘区委常委、副区长、宣传部部长胡强介绍。

“前几年,已有樟木、东龙、蒙公等3个乡镇相继举办了‘三月三’文化活动,对宣传覃塘、推介覃塘起到积极作用。今年,举办活动的乡镇有6个,占乡镇总数的60%。”覃塘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局长、文联兼职副主席唐军明说。

2015年第四届“三月三”文化活动于4月18-21日举办,在樟木乡设主会场,在东龙、覃塘、石卡、蒙公、三里等5个乡镇设分会场,有文艺演出、山歌对唱赛、民族歌舞、现代歌舞、龙狮表演、“非遗”项目大展演、体育竞技、民间特色竞技、特产美食、旅游推介等活动,引来数万游客。

“石卡镇的岭南文化、山歌文化源远流长,方竹村内现存的‘刘三姐唱歌山’遗址,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石卡镇党委书记李祚彬说,“今年的活动,我们发挥辖区内文艺爱好者的作用,组织群众编排了一些体现本镇特色的文艺节目,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2015年第二届‘荷家体验’活动即将举办,我们要发动群众,将之办成与‘三月三’一样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高规格盛会。”覃塘区委副书记黄玉娟说。

B  以山歌作品鼓士气

“近年来,我们加大创作、排演以山歌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力度,宣传推介本地区的文化旅游项目,并以此来激励士气。”覃塘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韦寿比说。

2013年7月起,覃塘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侯宣光、黄翠莲、商田甜、冯雪珊先后创作了以山歌文化为歌词的歌曲。至2014年9月,已经完成了《珠江西江韵》《荷城梦》《腾飞覃塘》《潮涌西江》《踏歌起舞秀西江》《荷城新章》等6首姐妹篇歌曲的创作。目前前4首歌已在贵港城乡传唱;后2首歌完成了歌词、歌谱创作。

至今,覃塘区累计10次在贵港城乡公共场所演出了以山歌文化为歌词的歌曲,观众好评如潮。2013年6月,在石卡镇樟竹村、三里镇水仙村文艺晚会上,黄翠莲分别试唱了《荷城梦》。当年12月30日,在港南区桥圩镇举办的贵港市首届民间文艺表演赛上,由黄翠莲演唱的《珠江西江韵》《荷城梦》,荣获优秀奖与金喉奖。

C  增进民族团结求发展

覃塘区委书记李建锋说:“举办‘三月三’等文化活动,既宣传了本地的山歌文化,传承民俗文化艺术,更重要的是增进了民族团结,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大家同心协力致富奔小康。我们十分珍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更好坚持不懈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2003年建区的覃塘,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全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目前经济建设呈现出总量增大、速度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91.7亿元,是2003年的7.3倍;财政收入7.3亿元,是2003年的14.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万元,比2013年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1.01万元,比2013年增长11.7%。第二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不到15%提高到2014年的42.4%,初步实现了从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转变。这是壮汉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覃塘区区长陈锦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