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水土流失 守护绿色名片

21.12.2016  12:33

靖那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边坡开挖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植被及时种植,

施工排水系统及时完善,项目建成后,视线范围看不到人为破坏痕迹,形成“路本来就在这里”的亲和体验。
 

 

  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地少,受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影响,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艰巨。近年来,通过加强预防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水土保持工作既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又守护着美丽广西的绿色名片,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和谐画面正在八桂大地徐徐展开——

       

  A  最严格标准,成就最美高速公路

       

  驱车行驶在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上,会让人产生如入桃花源的感觉——绿意葱茏的奇山秀峰、清澈见底的小河流水、阡陌交错的肥田沃土与大气磅礴的交通枢纽交相辉映,代表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公路与象征农耕文明的自然山水相伴而生,水乳交融,如诗如画。

       

  靖那高速公路,全长85.4公里,2010年9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建成通车,被誉为“最美高速路”,是一条由滇入桂的出海大通道。它辟开崇山峻岭,跨越深沟巨壑,穿过石林岩溶,把七彩云南“拉近”到钦州湾畔。

       

  靖那路开工前,建设单位依法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自治区水利厅于2009年批复了该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明确水土流失治理防治标准、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措施,对生态修复提出了总体要求,重点体现工程与沿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协调。

       

  “我们力争打造一条公路品质优良、附属设施齐全、水土保持完善的最美高速公路。”广西红都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人张翼告诉记者,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靖那路在施工过程中实行最严水保与环保,追求和谐自然,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主线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边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美化一级,石质边坡以爬藤植物绿化为主,土质边坡以种树栽花美化为主;隧道洞门改变涂料、浮雕等传统做法,提前布设种植槽种植爬藤植物,对洞门、端墙、边仰坡等部位进行全面绿化。所有临时场站都设置绿化区、绿化带,以全线“季季绿色、月月花开,坡坡春意、处处园林”为目标,要求项目建成后,视线范围内,看不到人为破坏痕迹,形成“路本来就在这里”的亲和体验。现在靖西至那坡公路成了示范性工程。

       

  B  保水又保土,青山绿水处处春意

       

  百色水利枢纽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保护广西壮乡首府的一项流域性防洪控制工作,总库容64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54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6.9亿千瓦时。

       

  “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落实水土保持工程专项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和水土保持设施落实等工作,并将其统一纳入整个项目管理体系,确保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符合相关水土保持要求。”广西右江水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移民部水土保持负责人赵松说,在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工程业主以建设“绿色工程”为目标,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运营管理,全过程都特别注重水土保持工作。

       

  对水土保持的严要求,让百色水利枢纽大变身。如今,进入百色市,沿专用公路进入坝区,道路两旁尽是披翠的山坡和绿色的草地,阳圩大桥两侧是美丽的花园,百色水库绿岛点缀,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生态大公园。

       

  “十二五”期间,在做好水土保持社会监督管理的同时,水利行业也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利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加大自治区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实施重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等,投入水土流失治理资金10.62亿元,对72个县(市、区)的210条小流域进行了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44平方公里。经过治理的区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生态逐步改善,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增加,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保护中开发,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近年来,我区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了水土保持行政审批工作,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效率,为我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做好服务。围绕“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强化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加大对水土保持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十二五”期间,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6967份,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3.65亿元,对2071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5年累计对1.4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执法检查1.5万次,查处案件257起,扭转了“边治理边破坏、先破坏后治理”的被动状态,开辟出“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良好局面,有效地遏制了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期间,我区先后分2批在45个县(市、区)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柳城县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后,围绕“五完善、五到位、五规范、五健全”,全面开展各项工作,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设施验收率分别达到91.03﹪、100﹪、98.6﹪,全面达到综合评价指标要求,促进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该县以高分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验收。

       

  “通过开展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做到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方案审批、现场监督检查、设施验收、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等规定‘五完善’。”柳城县水利局副局长贲建锋说,通过开展能力建设还进一步增强了监督管理机构履行职责能力,全面实现机构、人员、办公场所、工作经费、取证设备装备“五到位”;实现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设施验收、规费征收、案件查处工作“五规范”;做到了上级部门对下级履行职责情况的督察制度、年度及水土流失案件报告制度、水保处技术服务单位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社会监督制度“五健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

       

  “广西山川秀丽,生态环境良好,但生态基础十分薄弱,很容易受到损害,而且损害后的修复十分困难,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发展中加以保护,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才能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刘中奇说,“十三五”期间广西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00平方公里——把生态建设的琴弦拨得更响,让八桂大地的绿色乐章更加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