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受邀到博物馆替市民鉴宝并传授收藏知识—— 别再拿“清明上河图”来鉴定了

12.06.2016  19:38


市民杨先生拿来的所谓的“寒食帖


专家在鉴别一个钢制香炉


6月11日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为了响应今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主题,广西博物馆当天邀请了一批鉴定专家为众人鉴赏所收藏的宝贝。为了鉴宝,不少市民早上8时就到现场排队等号。面对市民的收藏热情,专家称普通人搞收藏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得失心不能太重,且要具备所收藏物品行业的基本知识。

失望

他的三件藏品都是现代制品

市民杨先生一大早便到现场排队等叫号,他带了一个桃粉色瓷盘、一尊小佛像、一部字帖“寒食帖”请专家鉴定。

杨先生说,桃粉色瓷盘是家里老人二十年前收藏的,他自己觉得应该是雍正时期的瓷器,而专家则表示该瓷盘粉彩太厚,不符合清代的瓷器风格,从其材质、品相等方面来看应属于现代工艺品。“你收藏的时间有多久,这个瓷器的年代就有多久。”一专家说。

杨先生的小佛像也是家里老人的所有物,已收藏了十多年时间,他认为应该是一尊品相不错的玉佛像。而经专家鉴定,这尊佛像为玛瑙材质,现代工艺。

瓷盘和佛像都被鉴定为现代工艺品,杨先生于是寄希望于他的“寒食帖”,他认为“寒食帖”封面的题字是用金箔制作成的,应该不是赝品。专家告诉他真正的寒食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他手头上的是印刷影印版本,属于现代印刷品。

欣喜

老房子里挖出来的盒子,寓意吉祥

请替我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我琢磨了很久,都看不出来。”市民覃女士说道。覃女士的藏品是一个小盒子,分为两层,外部的盒子打开后,又能看到一个稍小一些的盒子,小盒子外边有一层铜制圈,已经被腐蚀散落,而里面则放置着一个如食指般大小、类似于骰子一样的六面体,六面体的六面都刻着繁体的“”字。

覃女士告诉记者,2010年时,她在平南的老家翻修旧房,这个盒子就是从地基里挖出来的。“家里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自己猜是赌具吧,但骰子的六个面上写的又是福字,不是数字。”覃女士说,搞清楚这个盒子是拿来干嘛,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

经过现场的一番鉴定,专家认为这个盒子是一种民俗用品,是道教里用于镇家宅的,寓意旺财、旺人。专家认为这个盒子应该是民国时期的物品,最早可追溯到晚清。“建议你可以继续放置在祖宅或者祖庙里,将这些好运延续下去。”专家说。听完专家的解答,覃女士感到很开心,她认为物品价值几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终于解开谜题,体会到了祖辈对他们的祝福。

建议

玩收藏要有基本常识更要有好心态

据广西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当天馆方共为近200名市民鉴赏了陶瓷类、金属类、书画玉器近600件。对于前来鉴赏物件的民众,广西博物馆研究馆员张凯认为,民众收藏相关物件,应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而不是追求价值高、物品稀有,“应该把收藏作为兴趣爱好,去享受文化所带来的乐趣和涵养、熏陶,而不是以利益为主,失去了本心。”张凯说。

而广西博物馆副馆长陆文东则认为,收藏这一兴趣爱好相对于其他爱好的入门门槛较高,如果百姓想要将收藏作为兴趣爱好,在收藏某一类物件之前,对该领域最起码要有基本的常识。陆文东称,几乎每年都会有民众带着“清明上河图”(注:《清明上河图》只有一幅,真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前来请专家鉴赏,这让馆方有些哭笑不得。另有一些民众会将朝代的顺序混淆,进而闹出一些乌龙事件,“如果你想收藏某件用品,最起码要先查证相关的背景信息。”陆文东说。此外,他建议民众家中若有老物件需要鉴赏,可以请所属行业的专家来鉴赏,而不是仅靠道听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