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考河华丽变身绘就城市生态画卷

16.06.2017  13:44
  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期间来到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考察,并与居住在附近的群众亲切交谈。习总书记对南宁市整治城市内河河道,形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的做法表示肯定。他指出,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居住在那考河附近的退休职工韦金花,亲眼见证了那考河“由浊转清”的过程,“这里水变绿了、空气新鲜了,大家也满意了,将来肯定会越来越美。”韦金花说,如今,她每天傍晚都会到河畔散步。

  曾经,那考河河道狭窄,两岸荒草丛生,各类废水排入河道,气味难闻……

  2015年3月,那考河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流域治理PPP项目,项目从筹备到竣工使用,始终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如今,经过海绵化改造的那考河形成了“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生态格局,成为城市新名片,同时,也给广大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从黑臭水体变成了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那考河的蜕变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未来,南宁市将继续围绕“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加大内河截污及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在2017年底前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

   那考河公园成为最“”景点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考察,让这片初绽新颜的生态湿地沸腾起来。此后,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追随总书记的脚步,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那考河新颜,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考察团也多了起来,那考河湿地公园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

  走进那考河湿地公园,只见公园里水质清澈,各类花卉和水生植物竞相开放,风车、雕塑、栈道等人文景观让游客们时时驻足观赏,尤其是百亩蕉园区,成片的美人蕉,粉色、黄色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形成了一片色彩斑斓的花海。

  “真美啊,帮我拍张照吧!”花海中,方女士和一群姐妹一边对美景赞不绝口,一边互相拍照留影。

  走上滨水栈道,只见河水清澈透明,河底的水草、卵石、游弋的鱼儿一览无余。河畔,梯田式的美景如诗如画。这些净化梯田不仅仅起到景观美化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吸纳、蓄渗和缓释、利用沿河两岸的初期雨水,是重构和谐生态环境的“海绵体”。

  除了净水梯田,从那考河湿地公园入口处的金桂广场拾级而下,通往河岸的沿途设置有旱溪、植草沟、潜流湿地等一系列海绵化设施。

  “作为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性项目,那考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设了一系列‘海绵体’,修复那考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发挥其对水资源的调蓄作用。”施工单位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宁项目部执行经理王元说。

  此外,在“万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河道两岸,栽种了大量桂花树和朱槿,东盟和壮乡风情雕塑点缀其中,体现了广西“”文化的一大特色。

  这一切,共同绘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城市生态画卷。

   引入“全流域理念”实现“一条龙”治水

  “那考”,在壮语里是美丽绿色的水田的意思。但在20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片黑臭水体,被附近的居民称为臭水沟。

  “以前的那考河两边的环境可以说是脏乱差,周边还有养鸡养鸭、垃圾乱堆放的现象,是我市有名的臭水沟。”市民覃乃阳说。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那考河上游养殖业、工业兴起,那考河受到不断污染,最严重时有40多个排污口同时向那考河内排污,河内的水质每况愈下,达到了劣五类水,极大地影响了下游竹排江和南湖。加上垃圾及施工弃土堆放挤占河道、行洪不畅,经常造成那考河上游内涝。

  2015年,南宁市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又恰逢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行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南宁市决定重拳整治那考河。2015年3月,那考河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流域治理PPP项目,引入北排集团作为社会投资人与政府方成立项目公司。

  “和以往的内河整治不同,那考河PPP项目是在原河道综合整治设计的基础上,针对以往治理中凸显出的问题,提出了‘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的理念,这也成为那考河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市海绵水城办副主任彭奠安表示。

  那考河项目引入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化技术改造,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一条龙”治水。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通过截污管道进入新建的污水处理厂,经生态净化后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

  历时近两年的建设后,原本泛着黑水的小河沟如今华丽变身,初步形成“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生态格局。

   按效付费实现专业治污

  那考河治理的花费不菲,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1.9亿元。如果按照政府投资建设运营的传统模式来操作,这笔支出对于南宁市财政而言并不轻松,而采取了PPP模式,情况却有了大不同。

  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是国家住建部“海绵城市”和国家财政部“PPP模式”双试点的样板,是广西首个采用PPP模式的水环境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其看似简单的“海绵+PPP”双料模式背后,却是政府部门综合施政的思路之变。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政府从繁忙的融资投资和建设业务中解脱出来,政府从以前的‘建设者’转变为‘管理者’,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 。”彭奠安说。在该项目中,政府与社会投资方签订了10年协议,两年建设所需的11.9亿元资金全部由社会投资方承担,建成后初期8年的运营仍由社会投资方负责。

  在考核模式上,那考河PPP项目首次采用“全线多断面考核、按效付费”,形成了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绩效考核上的水质、水量、防洪三大考核指标体系,百余项考核细则条款。为全面达到治理效果,需要社会投资方从工程、技术、建设投资、运营到最终处理效果的整合。

  今年3月,那考河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南宁北排公司已做好了迎接“首考”的准备。“我们已经提前聘请专业机构对水质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完全达标。”南宁北排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那考河模式”已成为南方丰水地区内河环境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在那考河流域治理的带动下,一批运用新理念新模式治理项目在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等治理中全面启动。

  此外,南宁市将围绕“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加大内河截污及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全面取缔污水直排口,在2017年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