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05.11.2016  02:33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龚文颖)11月2日,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在南宁召开2016年度广西古籍保护工作会议,记者获悉,2015~2016年间我区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颇有成效,有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一批古籍拥有了身份认证,还有一批“病号”古籍获得修复。

据介绍,今年广西有5部古籍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包括广西图书馆藏《送五海壹科》《鲁班唱》《入□(坛)初开唱》(编者注:□字是古壮字,无法打出,括号内是官方意译)3部古壮字古籍,以及珍贵的明清时期刻本、稿本,如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四书集注二十八卷》和桂林图书馆藏(清)符曾撰稿本黄雨斋批《春凫诗稿不分卷春凫残稿一卷》。其中,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首次入选,是广西古籍普查又一新的成果。

目前,通过对全区收藏古籍的首轮普查,古籍的“家底”也基本摸清,27家收藏单位共登记了23529部汉文古籍。两年间,各古籍修复中心为“患病”的古籍作了修复,广西图书馆修复了《明纪》《乐志堂文集》古籍,共完成古籍修复9572叶(修书用语,指把装订成册的书拆开分解为单张书叶);桂林图书馆修复古籍书叶1323叶、修复拓片30幅;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修复《宁夏府志》等严重破损古籍书叶177叶;广西博物馆修复少数民族古籍《八仙救劫真经》《开山立向》《百中经》《请十师授五龙水》等20册;广西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搜集抢救了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古籍1190册,完成8部少数民族古籍的装裱修复和2000多册(件)少数民族古籍的复制。

修复这些古籍有什么用?记者了解到,这些古籍中的精品将获整理出版,供机构、专家学者、爱好者等阅读和研究,传承广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