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十二五”期间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新跨越

31.12.2015  10:04

  “十二五”时期,钦州市抢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发展方略,努力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产业合作枢纽、市场交易枢纽和宜商宜居海湾新城“三枢纽一新城”,致力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港,使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钦州市将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奋力冲刺,在发展新征程上夺取新的胜利。

  经济总量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钦州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50亿元以上,5年年均增长11%左右;财政收入突破160亿元,年均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年均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接近800亿元,年均增长21%,“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3055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的2.2倍。

  “十二五”时期,钦州市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港口吞吐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实现翻两番。

  钦州港迈向亿吨大港

  港口是钦州市最大的资源优势。“十二五”时期,该市深入实施亿吨大港工程,全面启动钦州港大榄坪片区50平方公里整体开发,钦州港30万吨级主航道和30万吨级油码头主体工程建成,金鼓江航道和30万吨级支航道工程开工建设,大榄坪8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天盛10万吨级及7万吨级散杂货码头等大能力码头泊位建成运营。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钦州港新建成码头泊位20多个,新增吞吐能力600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14亿吨,成为能进出30万吨级船舶、吞吐能力超亿吨的大港。

  期间,钦州港港口航线互联互通网络不断加密,成功引进马士基、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太平船务等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合作开展码头及航线运营,新开通钦州港至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泰国及台湾高雄、上海、大连等班轮航线,内外贸班轮航线达到30条,开通运营钦州至昆明集装箱海铁联运“五定”班列,集装箱吞吐量5年年均增长31%,突破90万标箱,接近100万标箱,连续5年稳居北部湾各港首位,航运枢纽效应初显。

  工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十二五”时期,钦州市深入实施“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形成了石化、装备制造2个千亿元产业和能源、造纸、冶金、粮油等6个百亿元产业的“2+6”现代产业体系的框架,全市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0家,5年新增150家。

  过去5年,钦州市以中石油一期1000万吨炼油工程为龙头,加快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使中石油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和玉柴石化20万吨溶剂油、天恒石化10万吨液化气及20万吨工业异辛烷等下游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使石化产业在建产能超过1000亿元。

  并且,该市成功引进中船北部湾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华东港机重工、集装箱制造、金建海工设备及大型钢结构等先进装备制造项目,加快培育千亿元装备制造业。另有能源、造纸、冶金、粮油加工、电子信息、医药产业等一批百亿元产业加快成长,临海大工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除了发展临港大工业,钦州市还深入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和县域工业壮大工程,坚持临港大工业和县域特色工业双轮驱动,使县域工业实现跨越发展,形成了制药、制糖、纺织、食品加工、建材等县域特色产业,预计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8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3倍。

  搭建平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五”时期,钦州市大力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成功搭建了一批面向东盟的国家级、国际化开放平台,全面扩大和深化对内对外的开放合作。

  过去5年,钦州成功搭建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钦州台湾农民创业园等面向东盟合作的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极大地提升了钦州在国际区域合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为该市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产业合作高地创造了良好条件。如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一期启动区7.8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基本形成;钦州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和粮食、肉类指定进口口岸获批建成运营,全国首家进口酒类知名品牌示范区获批建设,国际商品直销中心投入运营,中石油大型原油储备库、酒类交易中心、国际汽车城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累计入驻企业236家。

  同时,钦州市正式启动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目前,钦州基地首批3个项目全面建设,并获得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6000万元。目前,钦州市依托上述开放核心平台,推进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建设,在金融创新、贸易和投资合作、监管模式、行政管理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平台。

  宜商宜居,海湾城市展新姿

  过去5年,钦州市按照“东拓南进、向海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工程,形成滨海新城、主城区、钦州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一城四区”中心城区组团,城市框架和规模进一步拉大,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8.9平方公里,比2010年扩大19.11平方公里。

  近年来,该市加快推进滨海新城开发建设,白石湖中央商务区、沙井岛滨海旅游及创意研发区、茶山江科教研发基地、辣椒槌生态居住区四大片区全面开发建设,钦州学院滨海校区一期、白石湖公园、滨海新城演艺中心、茅尾海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竣工建成,宜商宜居滨海新城核心区形象初步显现。

  “十二五”以来,钦州市深入实施园林生活10年计划工程,加快城市园林生态建设,大幅提升城市绿化总量和绿化品质,建成了中山公园、林湖森林公园等10多个城市公园(广场),城区建成区绿地率32.82%、绿化覆盖率3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1平方米,成功创建广西园林城市,近期有望获批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此外,该市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广西食品安全城市“四城联创”,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设施,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改善民生,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十二五”时期,钦州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累计达到505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翻一番。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65%和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每千人口床位数3.26张,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3.9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1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52人。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5年的30家,5年累计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为“十一五”时期的4.5倍。

  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覆盖城乡,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市365.07万城乡居民、参保(合)率达98%以上。

  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1万元,年均增长13%。

[责任编辑: 王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