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国际产能合作新高地

08.06.2016  12:31

  近年来,钦州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中异军突起,成绩显著,中马两国领导人亲自倡导的“两国双园”,开创了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由“黄金十年”进入“钻石十年”,“钦州平台”脱颖而出,国际产能合作新高地的作用日渐凸显。6月2日,在中国-东盟产业园区建设论坛上,钦州市委书记肖莺子介绍了钦州在园区合作、配套建设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两国双园新模式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一个集工业、商业、居住三位一体的产业新城,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在中国西部地区合作的第一个工业园。园区按照“政府搭台、园区支撑、企业运作、项目带动、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要建成高科技、低碳型、国际化的工业园区,成为中马两国经贸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新的典范。

  这个产业园区和其他的中外合作产业园有什么区别?肖莺子介绍说,它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园模式,叫做“两国双园”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中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建立了高层次的协商机制,即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联合理事会。为了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两国之间的政府协调机制,两国还成立了工作小组。在这个基础上,中马双方互为投资方,比如在钦州产业园,中方占51%的股份,马方占49%的股份。在关丹产业园,马方占股51%,中方占股49%。双方互为投资,对内形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对外则联合共同招商。

  经过3年的合作,中马钦州产业园总计投入超过30亿元,基本建成“七通一平一绿”,基本完善产业和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已具备成片开发和产业项目“即到即入园”的便利条件。现在,共有近40个产能合作项目确定入园,签约项目总投资接近400亿元,其中有30多个项目可在今年实施开工建设。

  目前,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的港青炼油项目已投产,两国还将在燕窝加工、清真食品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在关丹园区,双方的投资合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北部湾港务集团投资改造两个深水码头,建设产能100万吨的钢铁厂;玉林仲礼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瓷业项目。

   建设好配套平台

  除了搭平台、建产业园之外,政府还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钦州和关丹都是港口城市,产能进出的过程中需要通关便利化、保税进口业务、保税物流等。钦州在建设配套平台方面,也具备很大的优势。

  “钦州保税港区是国家批准的第6个保税港区,内有全国第5个整车进口口岸。”肖莺子说,中石油在保税港区内建有420万立方米的原油储备库,开展石油国储和商储、石油来料加工。2015年,保税港区进口红酒136万升,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酒类交易集散中心。此外,保税港区获批进口肉类、进口水果两个指定口岸,将成为东盟地区特色农产品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渠道。

  钦州还获批建立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吸引大批外企投资。如印尼金桂林浆纸项目,产能已扩大到浆120万吨、白卡纸100万吨,是金光集团在中国最大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新加坡的大洋粮油、东方资源,泰国的正大饲料、仆蜂莲花商业连锁等项目,也相继在钦州港经开区落地生根。

  在此基础上,钦州针对中外产能合作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如国家支持在钦州开展境外人民币贷款的回流业务,可以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展意愿结汇业务。此外还有土地的优惠政策、税收的优惠政策等,这些都为企业开展投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助力企业走出去

  “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一带一路’就是钦州发展的新机遇。”肖莺子举例说,钦州有一家民营企业生产农用车,车在农村用途广,很受欢迎,但是按照新的国家规定,这种低速农用车可能过两年就要禁止上路了,怎么办?企业将发展的目光转向了国外,其农用车在东盟国家销量很好,去年对东盟国家的出口额增加了200%。现在,企业在越南办了分厂,产能达到2万台,零部件大部分是从钦州运出去,到越南组装。

  据介绍,目前该企业正对钦州的基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准备生产轻型车和皮卡车。今年年底,该企业的第一辆轻型车就会上路,皮卡车也会下线。国际产能合作,为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记者 胡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