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落实“两个责任” 守住拒腐防变的“大堤”

14.09.2015  10:45

  “如果不及时堵住各类苗头性问题,就会出现局部地区的‘管涌’危险。”在钦州市委书记肖莺子看来,“各类违纪现象就像是‘蚁穴’,把纪律挺在前沿,正是为清除各类隐患,守住拒腐防变的‘大堤’。

  党的十八大以来,钦州市委全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由“班长”带头、带好班子,加强纪律审查,在各类案件查办上取得成效。今年以来,全市突出防微杜渐,抓早抓小,努力使纪律真正立起来、严起来。

  “班长”带头 以上率下

  今年1-8月,钦州市委常委会议9次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市委书记带头,多次专题讲授廉政党课;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平衡记分卡绩效考评内容;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创新反腐败机制,有效遏制权力寻租行为……

  只有“班长”带好头,党风廉政建设才能落实到位。肖莺子说,钦州市委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分解责任、传导压力,通过“一把手”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市委书记多次与县(区)党政“一把手”、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开展谈心谈话和约谈,确保主体责任层层落到实处。

  钦州市制定下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分工方案,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各班子成员既要承担班子的集体责任,又要履行分管领域的领导责任,推动部门和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建立起以党委“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为核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主体责任体系。

  肩负重责勇担当。该市各级党委书记对各种消极腐败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敢抓敢管、动真碰硬,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取得丰硕成果。2013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53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07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8人,先后查处了市水利系统腐败窝案等一批地方大案要案。

  健全机制 从严执纪

  “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低保户1287户5150人;扣减医疗机构不合理费用727万元;查纠挤占、挪用、截留科技项目资金1100多万元;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全市减少收费、罚款项目59个。”市纪委书记廖昌军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钦州市整合监督资源,转变监督方式,着力健全“全面覆盖监督、抓早抓小执纪、从严从实问责”等三项机制,严格监督执纪问责,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成效明显。

  廖昌军说,钦州市尤其注重加强作风监督检查,先后开展明察暗访92次,发现问题117个,处理189人。开展部门履行监管主体责任的再监督,先后开展对新农合基金、征拆补偿资金、科技项目资金等使用情况进行再监督,督促有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能,整改存在问题。强化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对225批次265个单位和2669人次进行廉政审查,其中55人次在拟提拔、换届、年度考核、试用期满转正等审查中不予过关,16个单位及7人次在评优评先审查中被取消资格,两人在出国(境)审批中不予通过。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钦州市已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起,处理党员干部4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0人。今年以来,全市在“两个责任”方面实施问责1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人,诫勉谈话6人,正在立案两人;涉及处级干部11人,科级干部4人。

  动辄则咎 纪挺法前

  7月24日,钦州市纪委“送廉下乡”教育团队来到钦南区久隆镇,开展廉政巡回教育。钦南区是钦州市征地搬迁的重要县区,下拨的征地补偿款多,国家拨付的涉农惠民资金也多。教育团队结合实际,在巡展中增加了钦南区11个涉及征地搬迁和涉农资金领域的腐败案例。该团队在钦南区开展活动一个多月,14个镇(场、街道)、73个区直单位的干部职工8700多人接受教育。

  廖昌军说,钦州市注重提升廉政教育的制度化、长效化。“送廉下乡”巡回展活动覆盖到县、镇、村,每次举办的时间持续近两个月;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重点单位“三进”活动;组织干部到法院旁听庭审常态化,最近市纪委就组织县区和市直单位“一把手”和水利系统干部旁听市水利局腐败窝案庭审。

  “祸患常积于忽微”,钦州市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全市建立健全干部约谈机制,为领导干部‘扯扯袖子’‘提提醒’,对存在违纪苗头的党员干部和问题突出的部门,及时约谈,督促整改。今年以来,全市约谈党员领导干部156人(次),市委主要领导和纪委领导对问题突出的2个县(区)和6个市直重点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钦州市还注重发挥信访监督的预防纠正作用。2013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6701件,初核发现违纪线索778件,开展信访监督172件,对轻微问题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理,有效防止党员干部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记者 李贤)

  

[责任编辑: 李宸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