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污 莫拿“军令状”当儿戏

17.03.2015  13:41

  在2014年初,有超九成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空气污染治理,至少15个省份签订了治理雾霾,力保蓝天的“军令状”。一年后,尽管不少地方的空气质量回升,但总体情况仍不尽如人意。根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在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9.9%,未达标的城市占90.1%,而一些省市的具体目标也相继落空。(3月16日新华网)

  人常说“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然而,曾经信誓旦旦地承诺治理雾霾,力保蓝天的控霾“军令状”,到头来却如一纸空文、一场儿戏。多数省市不仅未能完成大气污染治理的预期指标,甚至连句“说明情况”的解释都无人发声。面对如此难看的控霾成绩单和集体噤声的地方政府,人大代表强烈呼吁“要像治理腐败一样问责治污!”这既契合了依法治国的社会大势,更道出了铁腕治污的民众诉求。

  据报道,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要分别下降25%、20%、15%左右。2014年1月由国家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这便是所谓的控霾“军令状”。

  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常见手段,人们对于“目标责任书”并不陌生。目的就是为了任务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到人,其便于考核和实施问责的本意不言而喻。如今,面对“未达标的城市占90.1%”的极差成绩,签约双方却没有任何说法。曾经的“壮士断腕”、“铁腕治污”等豪言壮语、热热闹闹的签约场景,以及环保部官员“在环保系统内,签责任书这种形式非常严格”、“未达标者将被约谈”等庄重表态,都似乎成了过眼云烟。

  无人负责,也无人问责,甚至连一个“为什么”的追问都没有,这样的目标如何称得上“硬指标”,这种无异于摆设、做派的签约也叫“责任书”?诚信乃为人之道、施政之基和立国之本。控霾“军令状”爽约,不仅让国家的铁腕治污沦为儿戏般“逗你玩”,也让政府有诺必践的信用形象大打折扣,更寒了百姓渴望蓝天的悠悠期盼。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国人曾沉浸于对新环保法“长牙齿”、环保守法成常态的殷殷憧憬,面对不了了之的控霾“军令状”,人们又何尝不希冀铁腕治污的问责也能“长牙齿”。而这种对管理者的责任追究不妨就从兑现“责任书”开始。 (张玉胜)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