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觅铁证 德国放弃调查默克尔遭美窃听事件

14.06.2015  16:41

  德国检察部门12日宣布,放弃对美国情报机构涉嫌监听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一案的刑事调查,缘由是现有证据不够“铁”,过不了法庭审理这一关。

  其实,早在一年前启动调查之时,检方心里便清楚,难以掌握足够证据,调查是迫于舆论压力。联想到几天前七国集团峰会上美德领导人大秀“恩爱”,此案在此时告一段落,可谓两国关系在经历监听风波后改善的一个注脚。

  【难觅铁证】

  德国联邦总检察长哈拉尔德·朗格的办公室当天发表声明说,之所以结束调查,是因为对美方的指证在法庭上站不住脚。德国情报机构没能发现美方监听的真凭实据,而就监听是否真的存在,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的美方文件说法含糊。

  声明说,斯诺登不能作为本案的证人,因为他并不直接了解这些监听行为,他所发表的陈述、提供的文件不能证明他亲眼目睹或者了解到默克尔手机遭监听。

  2013年夏天,原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棱镜”秘密监听项目,国安局监听对象包括德国公民的电话通话和网络通信,美德关系立时紧张。同年10月,德国《明镜》周刊援引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披露,美国国安局从2002年就开始监听监控默克尔的电子邮件和手机通信。默克尔随后给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打电话抗议,称这是“严重背信”之举,德美关系再次蒙上一层阴影。

  美国政府稍后向德方承诺,“再也不会”监听默克尔的手机。这似乎间接证实了斯诺登的指认。然而,朗格说,美方这一声明“含糊”,“不足以”证明美国曾经监听默克尔的手机。“公众把这番言论解读为美方大体承认有罪,但检察官们不能因此不需要按照德国刑法的要求收集确凿证据。”

  【否认白干】

  朗格在声明中说,他没能成功向法院申请对美国国安局发传票,要求对方交出关于监听默克尔的任何原始命令。

  他稍后告诉媒体记者,实际上他没有向法院申请传票,那是因为法院显然会拒绝。传票发了也白发,一个国家怎么会让自己的政府员工到另一个国家受起诉呢。

  朗格否认历时一年的调查“白干了”、调查一开始就注定失败。“我们当然想过可能成功,要不然不会启动调查,也不会持续一年。”

  不过,去年6月决定对美方涉嫌监听默克尔手机一事启动刑事调查时,朗格便说,这一调查可能只是“象征性”,因为搜集美英等国情报机构在德境内搞监听的证据几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德国媒体当时分析,调查更多是迫于公众压力的无奈之举。

  去年年底,德国媒体报道,经过半年调查后,专家们未能发现任何确凿证据,因此建议朗格停止调查。

  朗格12日同时表示,就斯诺登指认的美英情报机构大规模监听德国公民的其他行为,检方将继续调查。

  【总理示好】

  自己遭窃听一案以这种方式结案,默克尔似乎显得泰然自若,毕竟调查不是她下的命令。德国政府发言人斯特芬·赛贝特当天拒绝就此置评,称调查一事完全是联邦总检察长的职责所在。

  赛贝特同时说,默克尔一直强调,此事“从来不是关乎她的手机或通信,而是关乎所有德国公民,关于德国法律是否得到所有人遵守,其中包括我们的情报伙伴”。

  赛贝特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监听风波反映德国与美国就“如何在确保安全与保护私人信息之前求得平衡”存在“分歧”。不过,德国政府还是美国国安局及其他美国情报机构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确保我们的安全”。

  法新社评述,监听风波导致德美关系陷入自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的最低谷。2014年7月,两起德国人涉嫌向美方提供情报事件曝光,德国要求持有外交官身份的中央情报局驻德情报站长离境,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驱逐美国外交官。

  在奥巴马政府设法修补美德关系之时,今年4月至5月,德国媒体曝光,联邦情报机构长年充当美国监听欧洲目标的“帮凶”,受监听对象甚至包括法国和欧洲联盟官员,令一直把自己描述为美国监听行为受害者的德国政府尴尬不已。默克尔反复为此辩解,称德国情报机构有必要为了应对恐怖威胁而与美方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本月7日至8日七国集团峰会在德国南部山区小镇加米施—帕滕基兴举行时,奥巴马受到默克尔特殊款待,单独受邀前往风景如画的小山村库恩“叙旧”。默克尔称,美国是德国的“朋友和不可或缺的伙伴”,尽管两国时不时“存在分歧”。在乐队伴奏下,两人品着暖心的巴伐利亚早餐,对饮德国黑啤,高调秀出朋友知冷暖的惺惺相惜之感……(胡若愚)(新华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