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柳高铁首次换轨 万事俱备只待“天窗”连夜进行

17.02.2015  09:42

柳江特大桥面尖轨上,出现“毫米级”损伤

寒夜里,衡柳高铁首次换轨

工人在切割钢轨。

工人用撬棍撬起重达600公斤的钢轨。记者周群能 摄

广西新闻网 -南国今报记者周群能  通讯员缪建伟  覃文愿

毫米,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只是微乎其微的计量单位。可在负责高铁养护的铁路工人眼里,钢轨出现毫米级损伤,这就是“头等大事”。

近日,钢轨探伤人员探测到,衡柳高铁线柳江特大桥面尖轨上,出现一处拇指大小、约3毫米深的“掉块”损伤。“高铁无小事”,紧张的铁路钢轨维护工作也体现在这样最微小的细节之中。

为了确保春运安全,2月15日凌晨,在无列车运行的“天窗”时间,南宁铁路局柳州工务段工人连夜换轨。这是柳州第一次在桥面上进行高铁钢轨换轨作业。

1  高铁换轨连夜进行

凌晨2时许,20多名铁路工人乘车拉着工具,来到柳州市柳太路新圩柳江双线特大桥下方的水泥栅栏入口处。

这些工人分别来自柳州工务段柳州西高铁线路车间以及宜州线路车间焊轨班。焊轨班的6名焊工从百公里之外的宜州连夜乘车赶来的。

夜空中弥漫着雾气,气温只有10摄氏度左右。令工人庆幸的是,当晚不再下雨,否则会给换轨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

栅栏门前挂着3把相连的锁。这3把锁分属铁路部门柳州工务段、柳州电务段、柳州供电段3个单位管理。“哪个单位没锁门,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柳州工务段副段长吕绍庄介绍到,高铁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为了严防无关人员进入发生危险,锁门是极其重要的。挂3把锁是为了细致划分责任,严格管理。

技术员何业铁介绍,白天在高铁线路上列车运行十分密集,每隔40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驶过,施工只能在列车运行较少的半夜时分进行。

2  万事俱备只待“天窗”

大大小小的工具有数十件,笨重的工具重达六七十公斤。工人们抬着工具爬上二三十米长的陡坡,到达高铁线路边缘地带。

此时,还有几趟普通列车通过。根据规定:动车运行的时间区段,任何人不允许进入铁路区域。但在“非动车时间”,铁路工人们才可以将工具抬至附近,以节约正式作业时间。但防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

“列车快要来了,大家往外面站。”凌晨2时12分,一辆普通列车呼啸而至,防护员和榕大声提醒。和榕是班组中唯一的女工人。她手里拿着一台对讲机,与柳州西站的站内人员通话,随时获知火车运行信息。

“‘天窗’时间点到了,大家抓紧,我们只有3个小时作业。”凌晨2时30分,现场技术负责人柳州西高铁线路车间主任黄一九一声令下。

所谓的“天窗”,是指此区域内暂时没有火车通过、铁路工人可以在铁路上作业的时间段。“天窗”时间是严格规定的,如果耽误,大量列车会晚点以致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