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牵线 锦为媒 “桂花与壮太——壮锦太鲁阁锦历史文化展”今日开展

29.03.2017  23:54

手工艺人在做织锦表演。 本版图片均由广西博物馆供图

壮锦制作历史悠久。

壮锦手工艺人在纺织棉线,以备织锦时使用。

 

南国早报记者 龚文颖

以织牵线,以锦为媒,一匹织锦连起了两岸一衣带水的传统和情谊。3月29日,由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台办联合主办,广西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台湾花莲县秀林乡秀林社区发展协会、台湾花莲县秀林乡陶朴阁美学才艺发展协会、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米雅各文化企业有限公司承办的“桂花与壮太——壮锦太鲁阁锦历史文化展”,在广西博物馆展出150件精美实物展品。展览将持续到6月30日,市民们可以免费前往观展

A 七年之约

这一场重要展览的源起,要追溯到7年前。

2010年,来自台湾花莲县秀林乡太鲁阁的著名织娘连美惠女士,与广西博物馆的吴伟峰馆长在厦门相识。吴伟峰是文化部优秀专家,长期以来致力于壮锦的历史及工艺文化的研究,与连美惠在织布织锦工艺上有聊不完的话题,并盛情邀请她到广西考察壮锦。此后,连美惠会同广西博物馆吴伟峰馆长、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专家贺定钰和其他专家,多次到访广西龙州、大新、靖西、环江、宾阳、忻城等地区,深入考察壮锦的原料材质、工艺技术、图案纹饰和传承情况,大量走访了当地的织娘。通过对比发现,壮锦和太鲁阁锦无论在材质、工艺、图案和功能用途方面,还是当下面临的发展问题,都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2016年,连美惠所供职的花莲县秀林乡秀林社区发展协会与广西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协会就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协议,商定于2017年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期间,在南宁举办壮锦太鲁阁锦联展,以后也将在台湾花莲等地展出。展览以壮锦和太鲁阁锦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向两岸公众介绍壮锦和太鲁阁锦的历史起源、工艺特点以及合作开发。

这个七年之约,还促成了2016年5月台湾花莲县秀林乡公所李春风乡长率团到访南宁,而广西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协会分别于2016年9月、2017年3月两次赴台湾花莲县考察太鲁阁织锦。双方还商定,把两者的传统纹样图案相结合,共同开发,迎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借以传承壮锦和太鲁阁锦的工艺文化。

B “桂花”与“壮太

这个展览的称呼,有点“志明与春娇”的味道,亲切、怀旧。“桂花”指的是广西和花莲,“壮太”自然就是壮族和太鲁阁。

桂花”与“壮太”,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相关研究表明,太鲁阁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文献记载有文身、缺齿(凿齿)、贯头衣、腰机纺纱、父子连名等传统习俗,壮族、太鲁阁虽相隔遥远,但在各自的文化面貌中,相同或相近之处相当多。

壮锦与蜀锦、云锦和宋锦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以历史悠久、纹样丰富、工艺精致、美观实用著称,是壮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太鲁阁传统工艺中,也以织锦、织绣最为出色。从这一层面来说,织锦是壮族和太鲁阁人民质朴、优雅生活的物质化体现,也是物质生活和文化观念的结合体。

C 六大珍宝等你来看

桂花与壮太——壮锦太鲁阁锦历史文化展”分为6个单元,各有“珍宝”,观众们可以进馆一探。

在“历史与发展”单元,展出广西出土的古代纺织工具和反映织锦文化的器物,以及太鲁阁早期的织布织锦实物,您可以一边阅读历史文献记录、旧照片,一边感受人类织布织锦由简至繁、从粗放到精致的发展过程。

在“原料与材质”单元,您会看到众多苎麻线、苎麻布、棉布棉线、丝线、毛线——这是壮锦和太鲁阁锦的原料。壮族和太鲁阁人的生活环境相近,各种织布织锦的材料基本相同。印染的材料也基本相同。

在“技术与工艺”单元,展出早期的织锦工具。壮锦和太鲁阁锦的编织,一般有几个工序:纺线、染线、浆线、卷纱、拉纱、梳纱、穿棕穿扣、结花板织锦。您会看到老式的太鲁阁地机和现代人使用的太鲁阁理经架、壮族腰机,以及各种工具的动态表演,看看跟您儿时记忆里的场景是否相同?

在“纹饰与涵义”单元,您会看到壮锦和太鲁阁锦丰富多样的纹饰纹样——壮锦古老的几何纹,优美的花纹,寓意美好的万寿纹、福寿纹、喜字纹;太鲁阁锦的菱形纹,以及单组的图案“”,譬如“祖灵之眼”“贤德之眼”等,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在“功能与用途”单元,估计爱“血拼”的女性读者最喜欢,这里展出精美的太鲁阁山字纹男式珠衣、太鲁阁“祖灵之眼”纹遮胸衣(也叫“勇士肚兜”)、太鲁阁“猎士之眼”纹勇士披肩、太鲁阁“足迹之眼”纹祭司服,还有壮族最传统的凤蝶花纹被面、万字花卉龙纹背带、龙凤麒麟鹿纹被面芯、菱形八角纹头帕等,可是网购不到的呢。

在“合作与创新”单元,您会恍如走进家居用品商场,这里展出的是壮锦和太鲁阁锦的合作开放产品,包括会客厅、卧室等系列,有织锦挂轴、披肩、床饰、箱包等。这些产品的材质工艺和图案纹,都是双方织锦共同拥有的元素,也传达着共同的期望:同样面临发展瓶颈,壮锦和太鲁阁锦希望通过合作,走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