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女子轻信陌生人帮“提高额度” 被盗刷上万元

19.11.2014  13:03

  小韦从银行打印出来的出账明细单 记者  潘国武    摄

  骗子伎俩:帮消费不用还钱还能提升额度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潘国武    实习生    莫冬玲)“帮你消费四笔,不用还钱保证还能提升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小韦不知道这是骗子骗钱的招数,如实告诉密码,结果信用卡被取现7776元钱。11月18日,小韦已向兴宁警方报案。

  11月16日下午4时25分,小韦在南宁市安吉大道接到一个号码为1709194××××的电话。一名自称是某银行客服的女子说,从系统信息来看,小韦的信用卡信用记录不错,并说可以帮小韦提升50%的信用额度。

  小韦的信用卡只有8000元钱的信用额度。这就意味着,她的信用卡可以提升到12000元钱。“女客服”索得小韦的信用卡卡号和身份证号码后说,如果现在申请提升额度的话,她帮办理之后手机就会收到短信通知。

  当天,小韦并没有接到银行方面的短信。

  17日下午4时10分,小韦再次接到1709194××××号码打来的电话。电话里,男子自我介绍是帮办理提升信用额度的客服工作人员。得知小韦没有接到400开头的银行客服电话后,男子叫“请你耐心等一下”。

  3分钟后,一个号码为40085055555的电话打进来,对方说已经通过系统帮助提升信用额度,再三吩咐不要挂电话。当时,小韦和男朋友蓝先生一起在共和路购物。蓝先生听说后叫她快挂掉电话,因为这是骗子设计骗钱的伎俩。

  拉扯中,小韦不慎按错按键,手机被挂断了。

  随后,1709194××××的电话再次打进来。男子确认小韦没有接到以400开头的电话后说,经过连接后台,小韦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可以提升到16000元钱,“我帮你消费4笔款后,这个额度才能生效”。

  男子说,这笔钱是内部运转,不用还款,手机短信在晚上9时以后才发送,“只要你现在把手机接收到的验证码告诉我就可以了”。小韦按要求操作过后,却接到另一个同样是400开头、只有10位数的电话号码。

  这个才真正是银行打来的电话。银行核对刚才的4笔消费情况时,小韦才如梦初醒。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马上帮冻结信用卡,并叫小韦尽快到附近银行打印出账明细单,到辖区派出所报案。

  记者在小韦提供的出账明细单上看到,这张末四位数相同的信用卡,在17日总共有4笔资金都是通过支付宝(95188)进行交易,每次交易额均为1944元,交易地点显示为“CN”。

  11月18日,小韦向兴宁公安分局兴宁派出所报案。

   骗子伎俩:冒充银行人员发送不明网站链接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梁侦  通讯员    陈桂恩)接到能够提升信用卡额度的电话,小黄原本觉得很幸运。她糊里糊涂地在不明网站填写了自己的密码,还向自称为“银行经理”的人提供了用于消费验证的动态密码。结果信用卡被人盗刷了近万元。目前,长岗派出所已立案侦查。

  11月15日11时许,小黄接到一个手机来电,对方自称是某银行的工作人员,问她要不要提升信用卡的额度。小黄正好也想提升自己信用卡的额度。对方于是称给她发一条短信,短信里面有一个网页链接。这名工作人员让她登录链接,按照里面的提示操作就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了。

  小黄没有怀疑,按照上面指示的步骤,输入了自己的信用卡账号和密码。网页果然就显示她的信用卡额度已提升了50%。小黄刚关闭网页,又接到一个显示为“02161554756”的电话,对方称是该银行的经理。经理告诉小黄,提升额度要进行虚拟账单刷卡,因为需要用到银行发送的动态密码。经理还答应,这笔消费的钱,过后会返还给她。

  不久,小黄的手机收到银行发给她的消费的动态密码。按照经理之前的说法,每一条消费短信就是一个验证的动态密码。一有短信过来,小黄就将自己的动态密码转发给“经理”。紧着,就有一个显示为“02138834600”的电话打给小黄,询问她是否有一笔1944元的消费。

  小黄回复说“”,还询问对方是否真有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这件事。对方回复称确实有,还说小黄的账户已经泄密,建议她更改信用卡的查询密码。小黄后来不仅改了查询密码,还改了交易密码。改完后,对方还让她设置一个保密问题。

  11月17日15时许,小黄接到一个电话,让她大吃一惊。打电话的人称是该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对方告诉小黄,她的信用卡已经被人盗刷及泄密,银行要把卡注销。对方还提醒小黄要到派出所报案。这时小黄才知道自己被骗了,马上到长岗派出所报案。所谓的“银行经理”骗取了小黄的消费验证动态密码,前后分几次刷走了小黄9720元。目前,长岗派出所已立案侦查。

   警方提醒

  别泄露个人银行账号和密码等信息

  据兴宁警方介绍,银行客服人员一般情况下只向你核对信息。不法分子询问有没有接到以400为开头的电话,实际上是在打探小韦是否接到银行的提醒,小韦是轻信“信用额度翻倍”,才轻易把银行卡账号和验证码等信息泄露出去。

  如今,大家都普遍使用智能手机。办案民警建议给智能手机安装一个杀毒软件,这样可以对每一个来电进行提醒和识别,防止上当受骗。

编辑:汤洁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