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效果难如人意 大多数人已经渐渐忘记

24.02.2016  19:30

  核心提示:自2008年国务院发布限塑令,至今已经7年多,如今实施效果如何?记者连日采访发现,目前除超市外,其他的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仍然在免费提供塑料袋。大多数人已经渐渐忘记这个限塑令,其实施效果难如人意。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晚报记者刘舒慧)自2008年国务院发布限塑令,至今已经7年多,如今实施效果如何?记者连日采访发现,目前除超市外,其他的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仍然在免费提供塑料袋。大多数人已经渐渐忘记这个限塑令,其实施效果难如人意。

   菜市场没有限塑令

  记者走访发现,市内农贸市场、商品零售店等,一直都在免费提供塑料袋。

  在乐群菜市,记者遇到了家住附近来买菜的李阿姨。李阿姨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都会去乐群菜市购买全家人一天的食材,当天李阿姨买了猪肉、土豆、萝卜、肉丸、豆芽等,手里至少有5个塑料袋,出到菜市门口,看到当季新鲜的水果,李阿姨买了四斤橙子,“老板,再给套个袋子啊,橙子看起来挺重的。”李阿姨特意让老板多套了个塑料袋。

  “春节前夕,市民购买的蔬菜多了起来,需要大量使用塑料袋,节前使用的塑料袋比平时多了一倍。”乐群菜市一肉摊老板告诉记者,很少有市民不要塑料袋的,有些市民觉得给的塑料袋不够,还要多套几个。

  记者在乐群菜市观察来往买菜的6位市民,每个市民手中拎着的装菜用的塑料袋至少有5个。

  位于建干路的屏风菜市,记者看到,市场内的摊铺都挂着几把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塑料袋,顾客购买菜时,摊主免费提供塑料袋。

  “一般的塑料袋都是几分钱一个,有些大的塑料袋一毛多,这一点点钱也要向市民收取的话,会把顾客吓跑。”一位蔬菜摊的老板说道。

  有人估算过桂林人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目前桂林市区常住人口97万人,即使按一家5口计算,市区内也有至少19万户。依此推算,如果每户每天平均使用5个塑料袋,一年下来,仅桂林市区的市民家庭,估计至少消耗3亿个塑料袋。

  从现实生活来看,每天各大菜市场一直免费提供着塑料袋,“限塑令”实际上在这些地方从来没有生效过。

  记者还注意到,市内很多小的商场、手机店、餐饮店、服装商场等地方,都同样在免费提供塑料袋。

  “在农贸市场里,摊主愿意免费提供塑料袋,消费者使用塑料袋图方便,二者形成了共赢的局面,监管部门要打破局面要求摊贩收费不太现实。”市工商局市场合同科科长李晓斌说。

   限塑令的尴尬

  而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大型商场或者超市来说,因为执行了“限塑令”,他们反而成了“限塑令”下最大的赢家。

  记者来到位于中山北路的一大型生活超市,看到收银台的工作人员正在给顾客用塑料袋将生活用品装袋。

  “每次顾客来结账时,我们都会询问是否需要购物袋,需要的顾客就会花钱购买购物袋。”该收银员表示,超市提供的塑料袋有两种,按大小分为0.3元和0.2元两种。平时,很多市民购买大量生活用品时都会花钱购买塑料袋,只有少数的老年人或家庭主妇才会携带购物袋或拉杆车来超市购物。

  该超市前台一位副总表示,今年春节期间超市塑料袋供不应求,很多购买年货的市民需要大量的塑料袋进行装货,塑料袋供不应求。

  在市内,像这样的大型超市,一般都对塑料袋进行有偿使用。

  记者从市工商局了解到,在超市对塑料袋进行有偿使用后,比未收费前超市使用塑料袋数量减少了50%,限塑有一定的成效。

  但在消费者看来,即便是现在大超市里对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但几毛钱的成本让人感受并不明显,所以消费者一般不会在意。但对于超市来说,塑料袋能够收费,却等于开辟了另一个收入来源,有的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百万,在这种意义下,限塑令更像“卖塑令”。

   限塑令的执行困境

  限塑令似乎已逐渐被人们忘记。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2008年由市发改委牵头,市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组成的限塑令工作领导小组去年已被撤销。

  在市工商局内,记者看到的限塑令通知文件,时间是截止到2012年,此后并未有新的促进通知文件。

  李晓斌告诉记者,市工商部门每年都会按照规定在流通市场进行常规检查,但是工作却处于被动境地,没办法从根本上杜绝超薄塑料袋在市场上流通。

  据悉,2015年以来,我市工商局出动执法人员,收缴不合格塑料袋10.61万个。虽然限塑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面临一定的监管难题。

  李晓斌解释,在执法取证时工商部门对于厚度是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无检验资质(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被禁止使用),无从认定;限塑令限制的是免费提供塑料袋,而不是禁止提供塑料袋,对于免费提供,如无消费者检举很难取证;工商部门在农贸市场查处的超薄塑料袋数量不多,处罚达不到惩罚效果,检查过后又死灰复燃。

  相关专家分析,塑料制品符合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习惯,替代品还没跟上,对环境污染的后果认识不足,加上相关部门监管不够,才会导致限塑效果不彰。

  李晓斌建议,应该从源头上抓起,严查生产加工企业,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杜绝超薄塑料袋流入市场。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以引导,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 

【 编辑:邓达  作者:刘舒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