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隆林:“三张叶子一枝花”绿了山头富农家

14.07.2015  20:50

  隆林各族自治县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贫困问题与石漠化问题交织,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新一轮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多年来,该县立足实际,依托自然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针对不同土地条件类型,在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上,培育壮大发展烟叶、桑叶、茶叶、金银花产业(简称“三张叶子一枝花”)等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环境治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统一的扶贫产业新路子。

  平地种烤烟。时下,在该县的蛇场、岩茶等烟区,随处可见烟农从烤房中出炉着一杆杆金灿灿的烟叶,露出喜悦的笑容。为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产业增收,20世纪50年代,该县就在温凉石山区的蛇场、隆或、岩茶等乡镇的低缓区域、水源条件好地带试种烤烟384亩。经专家鉴定,得出了“隆林生产的烟叶具有色泽金黄、油分丰寓、香味浓郁、吸味谐调、纯净等特点,可与“云烟”相媲美”的结论。这增强了该县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引导各族人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的信心和决心。于是,在隆或、克长、介廷、猪场、者保等适宜地带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并进一步加大烤烟生产的扶持力度,出台免费发放物资、增加种烟各种补贴、建立烟叶生产风险机制、实施烟水路配套工程项目、完善烤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将烟叶税100%返还给烟农等各项优惠政策,2004年以来,每年烟农种植烤烟面积都在3.5万亩以上,每年创烟叶税超1500万元;烟农人均种烟收入超万元,是农村人均收入的2倍多。烤烟成为该县促进农民增收、地方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

  山顶种绿茶。隆林属高海拔山区,自然环境优越,空气清新。常年有云雾缭绕,“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是茶叶生产的极佳生态环境。多年来,该县立足自然优势,走基地、龙头、科技、市场的茶叶规模化经营之路,进一步改善高海拔地区的经济现状。目前,在高海拔的德峨镇三冲、新州镇那谷、者浪乡千金建立了3个千亩以上规模连片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了隆林乌龙茶业有限公司和隆林三冲茶业有限公司两大茶叶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优质茶叶产业。今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016万亩(不含野生茶),其中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茶园2000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茶园3000亩,投产面积0.94万亩,鲜茶总产量1290.6吨,产值1935.9万元,干茶产量307.28吨,产值2596.52吨。生产的“三冲红茶”系列产品荣获全国首届“国饮杯”茶叶评比红茶、绿茶一等奖,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注册商标“翅东”牌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茶叶产品畅销广东、湖北、北京、上海以及台、港和欧美等国家。此外,为保护好分布范围总面积为36045亩的野生茶树群落,根据境内的德峨、猪场、金钟山、者保等乡镇野生古茶树的生长分布情况,将连片野生古茶树分布的区域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并制定野生茶保护条例、设立专门机构对野生茶树种进行管理和保护。引进八桂凌云有限公司15000万元,对古茶树、古茶林进行重点保护,有序开发。

  山腰种桑蚕。2011底,该县以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为契机,紧紧抓住自治区对口帮扶的大好机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科技带动,项目拉动,资金扶持”等综合措施,引导农民在干旱少水的山腰坡地发展一年种多年收的桑树。同年,引进了浙江丝绸企业到隆林开办占地30多亩,设计12条生产线,年可加工500吨白厂丝的广西隆林嘉利茧丝绸有限公司,负责投资桑苗、蚕苗、蚕竹赊给农户,并与农户签订每公斤30元以上的回收保护价协议。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保价收购,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既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又提高生产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了该县桑蚕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15个乡(镇)60多个村150余个屯约4000余农户种植桑园面积3.86万亩,小蚕共育率为100%,方格蔟推广使用和普及率也达100%,注册种桑养蚕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共有专用大蚕房210座,3万多平方米;专用小蚕房12座,约2000多平方米。1至6月,全县共养大蚕1万多张,产值1500多万元,预计全年蚕农收入达4000万元。

  秃山种“金花”。每到夏季,驱车行走在桠杈镇忠义村的路上,本来面目狰狞的岩石,被翠嫩柔软的金银花轻轻搂抱;原先秃顶裸身的石山,如今长满“秀发”、披上“绿纱”、开出“金花”,引人注目。忠义村原是一个基本农田十分匮乏,人地矛盾突出,典型的石漠化村,群众只能在石山旮旯里点种苞谷,向来穷得叮当响。为了增加石山区农民收入,该县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靠山吃山,由政府提供免费金银花苗木,发动群众在石山地区生长种植经济作物金银花。经过不断试验总结,金银花对治理石漠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该村从最初的两户种植到现在的11000多亩,其中成收面积就达8000多亩,每年群众的金银花收入都户均万元以上。金银花在石漠化地区种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于是该县投入资金,培植了200多万株苗木在列为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试验区的德峨镇龙英、常么、弄杂、德峨等4个行政村97个自然屯进行种植,让金银花种植使石漠化得到治理的同时,也让群众也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