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队难敌人才荒(体坛聚焦)——解局中国冰球(上)

13.04.2015  11:30

4月12日晚,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B组的全部比赛在北京结束。中国女子冰球队在最后一轮比赛中以3∶4不敌斯洛伐克队,最终以3胜2负积10分,排名小组第三,错失晋级甲级A组的机  会。

  女子冰球

  国内只有哈尔滨一支专业队和齐齐哈尔一支业余队,国家队的组建就只能从30多人里去选才

  自从无缘索契冬奥会,中国女子冰球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间,队伍进行了人员调整,也付出过“成长的代价”。“老队员退役对队伍的整体实力影响很大。”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球部部长于天德坦言。为了本次比赛,中国队特意召回了孙锐、齐雪婷等5名经验丰富的退役队员,希望她们可以带领队伍取得突破。

  请老将“出马”实属无奈。33岁的孙锐已经经历过几次退役后的复出,现在她依然是中国队的主力得分手。首场与荷兰队的比赛,她为中国队打进了两个进球;第二战对阵朝鲜队,她和齐雪婷贡献了两次至关重要的助攻。

  由于队伍中年轻球员的水平不高,重要比赛还要依靠老队员来支撑。“现在,年轻队员的成长速度还没有达到教练员和团队的预期。”孙锐说。

  其实,年轻队员在本次比赛中的表现也并非乏善可陈。小将张梦莹就凭借出色发挥,获得“最佳前锋”的称号。最后一场对阵斯洛伐克队,距离比赛结束仅剩14秒的时候,张梦莹在中国队2∶4落后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攻入一球。这个进球虽然没能改变中国队的命运,却收获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年轻队员的成长需要时间,而比球员经验欠缺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女子冰球的人才断档。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佟立新表示,中国女冰在后备力量的培养方面一直存在问  题,“这些年轻队员基本上是从体校直接进入国家队的,在技战术和比赛经验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据了解,国内女子冰球目前只有哈尔滨一支专业队和齐齐哈尔一支业余队,国家队的组建就只能从这30多人里去选才,阵容捉襟见肘,成绩更是一路走低,近几年世界排名一直在十五六  名。

  事实上,成立于1991年的中国女子冰球队也曾在国际赛场创造佳绩。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国女冰就获得过第四名;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队两次收获第七名。之后,后备人才匮乏、项目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都灵冬奥会和索契冬奥会,中国女冰连参赛资格都没拿到,实力也从世界强队跌落到世界二流水平。

  有人说,无缘都灵冬奥会成为中国女冰发展的转折点。由于失掉了参赛资格,中国女冰失去了政策支持,大批老队员转业,直接导致队伍陷入选人难、用人难的境地。

  “女冰不能只靠这二三十人打球。”于天德说,这个数字不仅无法同冰球发达国家相比,就连与成绩巅峰时的自己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男子冰球

  国内仅剩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3支专业队和一支“民营”的北京浩泰队,日子都过得紧巴巴

  中国男子冰球走过的,是与女子冰球类似的发展轨迹。

  34年前,男子冰球世锦赛C组比赛期间,能容纳1.8万人的首都体育馆几乎场场爆满,比赛引发的热潮席卷了整个北京城,火爆程度足以和今天的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总决赛相媲美。

  佟立新介绍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冰球的发展势头很好,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北京等地都有自己的队伍。“尤其是在东北,冬季长,室外冰场多,很多工厂、学校在业余时间就组织打冰球。”他说,“国内的专业队就有10多支。”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金牌至上的观念成为竞技体育主流,像冰球这样投入大、周期长的集体项目开始遭遇“寒冬”。很多省区市都砍掉了冰球队,转向于发展用时少、见效快、容易拿金牌的项目。冰球项目逐渐萎缩,一度连生存都出现了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只有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队伍还在勉强维持。

  “没有队伍,没有对抗和竞争,谈何提高?没有提高,成绩上不去,各方面就不会加大投  入。运动员的生存都成了问题,谁还愿意打球?”于天德指出,很多冰球运动员因为前途暗淡,早早便寻求其他出路,人才流失很快;而后备薄弱、成绩下滑、投入减少、关注度低,也让中国男冰一度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

  目前,国内的男子冰球队仅剩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3支专业队和一支“民营”的北京浩泰队。专业队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情况好一点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在近几年进行了一些后备梯队的建设,但这比起中国冰球数量庞大的“人才荒”,也只是杯水车薪。

  “一支冰球队想在成绩上有所提高,一年至少要和实力相当或者更强的对手打五六十场比  赛。”北京浩泰冰上俱乐部负责人张远说。而由于队伍少,国内联赛开展不起来,为了达到国际冰球联合会的场数要求,男冰几支队伍连比赛都要颇费苦心,拼拼凑凑。

  未来发展

  挽救不断萎缩的竞技冰球,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更多支持,也需要加快市场化进程,引入更多社会力量

  在于天德看来,理顺冰球在国内的发展需要建立更多的专业队伍,“先把国内的联赛打起  来,才能逐步扭转现在的局面”。

  为了鼓励更多省区市开展冰球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借助于“金牌指挥棒”,在2012年的全国冬运会上首次将冰球第一名的金牌数扩大到3块,希望利用政策倾斜,挽救国内不断萎缩的冰球运动。但是动辄上千万元的花费让很多地方望而却步,这项政策究竟能够为冰球发展带来多少福利还是未知数。

  “目前有一家外籍赞助商希望支持齐齐哈尔男队,他们主要负责请外教、找外援等工作,队伍目前初步建成了几方合作的发展模式。”佟立新介绍说,对如今捉襟见肘的中国冰球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张远认为,中国冰球的发展也需要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出于对冰球运动的热爱,他在2009年组建了北京浩泰冰球队,为每况愈下的专业冰球注入了新鲜血液。“发展冰球一定要按照规律办事。”张远说。浩泰队进步飞速,成立两三年就已经在国内难逢对手,今年年初还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作为老板,张远很欣慰,但是他并没有建立梯队的打算,这其中有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同时反映出球队运营和平台搭建的不易。“冰球的发展不是我们一家就可以撑起来的,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形成合力。”他表示。

  张远认为:“申办冬奥会将会是中国冰球重要的发展机遇。如果政府能给予更多支持,从政策层面为中国冰球的发展打通症结,加速市场化进程,中国冰球有望走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