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客)雾霾:一位广西大妞的北京记忆与南宁期盼

08.03.2015  12:39

雾霾,国人之痛。

北京求学七年,每临冬春,雾霾天便占据了大部分的日子,哪怕是从家门口走到地铁站,也感觉到鼻孔里堆积了炭一般黑的异物。晴天是奢侈的,太阳只要露个脸,朋友圈便会被蓝天刷屏,实在太难得。在北京生活的时候,自己的咳嗽就没有好过,直到回广西生活了半年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比起城市容量已近饱和的北上广,有着“绿城”美誉的南宁空气质量似乎要优越许多。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根据自治区环保厅公布的数据,2014年南宁市空气污染天数为70天,占全年的五分之一。大气污染重要祸首为尾气排放。如北京一样,南宁人对堵车无可奈何。每当出行高峰,满街的私家车让交通寸步难行,更增加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让人害怕的是,南宁的常住人口还远未达到规划的最大容量,交通情况便已然如此。

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倡导公交出行是最好的办法,但在南宁,各种无奈令人无语。首先是道路规划。人口容量好几万户的小区门口没有人行横道,绕到马路对面乘坐公交车要耗费将近10分钟的步行路程。如在广西图书馆,要想乘坐向东行使的公交车,必须走上一站地才能找到通向民族大道对面的人行横道,这里没有地下通道和天桥。其次是价格。哪怕是12月的冬天里,空调车仍收着2元的票价。

从去年起自家门口的普通车全换成了空调车,带家里老人去一趟3公里内的菜市场,3个人来回要12元钱,不如开私家车舒服实惠。再次是路线和班次。高峰时期等车等上半小时的情况十分常见,且路线设计也不合理,常绕上一大圈,笔者的同事做过测算,10公里的回家路,哪怕是开私家车堵在路上,也要比坐公交节约至少一半的时间。

种种无奈,南宁公交的确让市民们“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了减排防堵鼓励市民公交出行,北京的地铁和公交曾在很长时期内超低价运营,哪怕恢复了正常价格,刷卡乘坐10公里内的公交车也只需要1元钱。广州也有刷卡15次以上享受6折优惠的措施。至于公交车是否需要开空调的问题,福州市规定每年的5到10月公交开空调营运,票价2元,其他时候不开空调,票价1元。

百姓公交出行只是政府倡导减排的一个环节。引导市民接受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需要的不只是环保理念的宣传,不能光指望普通人道德的觉醒。只有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让人都能从环保的生活方式里感受到方便、舒适和实惠,才是鼓励他们长期坚持的最有效办法。

随着南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面向东南亚的窗口城市地位的不断巩固,人口规模的继续扩大是必然趋势。吸取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先污染、后觉醒、再治理”的覆辙,南宁城市管理者必须防雾霾于未然,从长计议。

作者:张蕾蕾(广西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