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青秀区:彰显独特魅力 打造南宁文化旅游中心

01.10.2015  10:25

  青秀新貌。莫理荣/摄

  壮族麒麟舞表演。黄玉兰/摄

  风雨桥上的民俗表演。(广西民族村供图)  

  这里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芭蕉香火龙”、壮族斗竹马,地道的本土民俗数百年生生不息;

  这里有汇集广西各民族文化精粹的广西民族村,多彩的民族风情在此一览无余;

  这里还有南宁市唯一的5A景区青秀山,青山秀水掩映下的生态城市饱含无限生机……

  “根植在这片热土上的传统文化元素,正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南宁市青秀区委书记钱健说,近年来,青秀区以“乡村探秘文化”“生态健康文化”“民俗风情文化”“都市时尚文化”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努力将城区打造成为南宁文化旅游中心。

  今天,南宁市青秀区第二届民族风情文化旅游节在广西民族村拉开帷幕。让我们趁着节庆的东风,畅游“文化青秀”,共同品味现代都市背景下的文化盛宴:

   品 原汁原味的本土民俗

  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香火是必备的祭祀用品,芭蕉则是饥馑年代老百姓赖以生存的食物;融合上述三种元素的“芭蕉香火龙”,体现了数百年来当地群众对生存和信仰的独特理解。

  芭蕉香火龙舞共有9节,每一节都以竹子编织、芭蕉绳捆扎,再饰上芭蕉壳、扎上芭蕉叶,在龙头、龙身上插上数以千计熠熠闪亮的香火;表演多以横鼓、八音伴奏,兼收师公戏、傩戏、武术、杂技等本土文化元素,堪称青秀区本土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作。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芭蕉香火龙已经从原来的娱神、祭祀转变为集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民俗表演。2010年,“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2年,青秀区被授予“中国芭蕉香火龙之乡”称号。每逢当地乃至周边县区的重大节庆,芭蕉香火龙都会盛装上演,成为青秀区名动八方的文化符号。

  既保留传统的原汁原味,又不乏接地气的时代气息——在青秀区,与芭蕉香火龙并称的民俗表演还有:

  ——壮族斗竹马。两支队伍往来冲突,掉下竹马者必须退出比赛。有人小心翼翼,伺机而动;有人斗志昂扬,锐不可当。斗竹马就是斗志、斗强、斗勇、斗胆,力小亦可取巧,力大未必决胜;参与者老少咸宜、男女不限,兼具观赏性与参与性;

  ——壮族麒麟舞。壮族麒麟舞以三罡矮步为主要步调,模拟动物的动作特征,程序一般有青蛙落水、螃蟹出动、龙虾爬岸、珍妇踏龟蛇等,喻示春天到来、播种、收割、丰收、驱邪镇宅。

  此外,在每年的军山庙会(长塘镇军山周围,农历四月初八)和斑山庙会(刘圩镇斑山一带,农历正月初七和四月十五)上,当地群众都将上演舞狮、舞龙、抢花炮及男女青年对歌、演师公戏、学业祈愿等一系列活动;各乡镇将民俗文化表演与生态乡村旅游相结合,伶俐镇渌口坡“百家宴”、长塘镇甜瓜旅游美食节等影响日盛。本届文化旅游节期间,青秀区将在刘圩镇举办“欢乐刘圩”庆丰收大型民俗风情旅游节活动,民俗文化表演与农副产品展销、钓鱼比赛、露营等活动相互契合,让游客在欣赏传统文化积淀的同时感受现代乡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