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08.12.2014  12:21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青秀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青秀区委书记钱健(左一)到埌东小学开展慰问活动。

   青秀区区长韦敏宏(右三)到刘圩中学检查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12年以来,青秀区党委、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布局结构调整,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回应群众关切,围绕“巩固基础,提升品质,规范管理,均衡发展”主题,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改革,依法治教,创新办学机制,深化内涵建设,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作为工作的追求,有效地推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优质教育惠及百姓子女。

   教育是第一民生

   ——大兴尊教重学之风

  青秀区是南宁市核心城区,城区党委、政府坚持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作为第一战略,抓主抓重夯基础,攻坚克难促均衡,谱写了一曲曲重教兴学的崭新篇章。

  “千万不能忘记的是发展,万万不能忘记的是百姓,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教育是民生之本、百年大计。我们要把最好的资源给孩子,要把教育作为最基础的工程来抓,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青秀区委书记钱健的话掷地有声。

  青秀区坚持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不动摇,坚持优先规划教育布局不动摇,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不动摇,优先安排教育督导不动摇。

  青秀区构建了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的模式,以文件的形式将各项工作固定下来,保证政府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城区政府始终将教育事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予以优先发展,实行城区处级以上领导全部挂点联系学校制度,每一位领导均负责联系几所学校,帮助学校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在“六一”儿童节和教师节等节日到学校看望教师、学生,这项工作已经坚持了10年,深受师生的欢迎。

  青秀区积极建立区委书记会、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教育发展问题,人大、政协视察、调研促教的常态化机制,形成了四大班子齐抓共管、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教育部门奋力推进的格局。

  结合城区的实际需要,青秀区采取统筹规划,优化资源的原则,既考虑学生就近上学,又使学校形成适当的办学规模,整合资源,进行撤点并校,新建、改建、扩建学校。

  按照“三个增长”“一个比例”的要求,青秀区确保教育经费足额拨付,教育投入逐年增长。2010年至2013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每年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加,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均比上年增长20%以上。

  青秀区坚持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教学管理、师资配置、校园文化、督导评估一体化,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制;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专职督导均享受校级领导奖励性绩效工资待遇。在督导室常规督导的推动下,学校的校务管理和制度执行、阳光招生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招生、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学生体质健康和课业负担、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师德师风、卫生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管理更加规范,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青秀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

  青秀区早在2007年已经通过国家“两基”  达标验收,“有学上”的目标已经顺利实现,怎么“上好学”则成为青秀区正在努力奋进的方向。

  通过实施“五大工程”,青秀区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0年至2014年青秀区共投入5亿元,安排了1328个基建项目,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市区,先后新建了仙葫九年一贯制学校,四十七中学、五十四中学两所中学及桂雅路小学、凤翔路小学、银杉路小学等9所小学,合理解决学生就近入学。柳沙学校重新变更校址、重新建设校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水平整体提高。红星小学整体加固改造,办学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乡镇,原来有初级中学9所,合并为每个镇一所初级中学变成4所。原有完全小学39所,撤并一所沱江小学,现有完全小学38所;原有教学点93个,调整撤并后剩教学点13个。其中伶俐中学根据规划已经搬迁至南岸新校区,新校区规划合理,功能齐全,是一所现代化的农村中学。长塘中心校、长塘中学焕然一新,改扩建成为花园式、景观式美丽校园。莫村小学改扩建后,设施、设备一流,功能齐全,管理规范。

  从2012年到2014年,青秀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值逐年降低,其中小学从1.0降低到现在的0.37,初中从0.97降低到现在的0.24。学校布局调整工程让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南阳镇中心学校,每个教室都配有投影仪及崭新的课桌椅,学校还配有钢琴等乐器,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青秀区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仅2014年就投入近4820万元,购买图书、仪器设备,推进教育装备均衡发展。目前全城区市区中小学、乡镇中学、中心校仪器配备都达到自治区Ⅰ类标准,乡镇完小和教学点的仪器配备达到自治区Ⅱ类标准,每100名小学生拥有计算机13.03台,每100名初中学生拥有计算机17.24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投资800万元,购置中小学学生课桌凳4万多套,寄宿生高低床6000多副,全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现“一人一桌”“一人一铺”。实施“校安工程”,青秀区目前校舍安全工程已全部竣工  35项,完成率为100%,投入600万元为学校装备安防监控系统和警报系统。

  近几年,青秀区通过实施“队伍提升工程”,在教师培养、经费保障、教师管理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师发展的机制建设。制定下发了《南宁市青秀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办法》《南宁市青秀区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向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发放岗位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农村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不断创新师资培训模式,加大对教师业务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的形式,提高教师专业修养。2013年,组织200多名校长及教师到北京大学参加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2014年,组织120名骨干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高级研修班,组织200名骨干教师到厦门大学参加高级研修班,大面积提升专业知识及人文素养;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已有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送教下乡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学科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青秀区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到薄弱学校上示范课,到结对帮扶对子学校集中授课;名师“一带二”指导年轻教师成长,加快成长步伐。2012年青秀区政府出台《南宁市青秀区教师交流制度》,2014年秋季城区辖区学校交流教师389人,交流比例达11.2%,超过了交流10%的目标要求,薄弱学校学生成绩普遍提高,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办学条件改善以后,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青秀区实施了“校园文化内涵发展”工程,以“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为目标,着力建设校园文化,形成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文化育人的强大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目前青秀区管辖的城市学校、乡镇中学、中心校均完成了学校内涵发展规划,90%的学校形成或初步形成办学特色。

  新落成的莫村小学教学楼。 

   创新均衡发展模式

   ——以改革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青秀区推行“集团化办学”体制,统一法人,统一编制,实行管理人员和教师统筹安排,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滨湖路小学、民主路小学、南湖小学均采用了“集团化办学”体制,建立了分校。本部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流到分校任教一年以上,集团内部集中备课、统一文化建设、教科研一体,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式辐射,惠及面极速扩大。新学校采用“搭架子、注核心”的办学创新模式,新建学校从青秀区各校选调优秀校长,面向全区选拔三分之一各类人才,通过毕业生双选会录用三分之一毕业生,搭成教师队伍的框架,再按照学科要求,从辖区各校选调优秀骨干教师,形成教科研“核心”注入新学校,充分给予校长用人的自主权,能够在较短的磨合期,形成了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较快地办出特色。如桂雅路小学、凤翔小学和四十七中学等学校,两三年时间,已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成为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的品牌学校。

  区域均衡不是削峰填谷的平均主义,而是造峰助谷的动力之源。在城市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的同时,青秀区乡镇学校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完善,城乡校际差距大幅度减少。4所乡镇中学中,伶俐中学投资4800多万元新建了整个校园,长塘中学投资370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刘圩中学投资3500多万元进行学校整体改造,经过改造后的4所中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4所中心校和34所完小经过多次改建扩建后,校园环境优美,其中伶俐和长塘镇的大多数完小只有1-4年级,5、6年级学生均集中到中心校学习,更合理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

  青秀区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的原则,妥善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2014年青秀区全城区中小学接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入学7841人,占11.4%。保障“三残”儿童普遍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开展教师与学生结对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做到应助尽助。

  民主路小学开展“牵手美丽南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追寻教育的幸福本源

  青秀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打造“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网络,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组建“德育中心组,分片开展德育活动”,形成“智慧集中,贯彻迅速”的德育格局。

  通过实施“洒扫应对”“我的中国梦”“俭以养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活动,弘扬爱国精神、养成文明习惯。积极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深入实施中小学生“阳光体育”工程。开足体育课程,实行大课间活动,重视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每天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成为校园欢乐的海洋。坚持办好每年两次的特色运动会,春季体育锻炼以少数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为主,秋季体育运动以传统竞赛项目为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艺术生活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学校艺术特色教育“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青秀区划拨专项经费举办中小学艺术节,让孩子们有了展示的平台。体育艺术“2+1”活动,让学生掌握能终生享用的体育和艺术技能成为学校教学的重点。

  在青秀区,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滨湖小学将“蓝色的梦”和“中国梦”紧紧地连在一起,打造“梦开始的地方”教育品牌;南宁市第十七中学的“国学文化”和“爱心传递”让校园暖意融融;民主路小学通过“十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桂雅路小学以  “贵于品,雅于行”为理念,培养现代文雅小公民;逸夫小学打造“书香竹韵”文化,培养像竹子一样有礼有节的博雅学子;四十七中学创建“生命力”教育特色,教育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绽放生命魅力;凤翔小学的“君子文化”、桃源小学的  “少年军校”,  仙葫学校的“责任”教育,民族中小学的航模兴趣小组,新兴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等形成特色,带动学校全面发展。

  谈及今后工作思路,青秀区区长韦敏宏的话铿锵有力,“推进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科学调配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城乡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记者 李静 通讯员 赖清玲 黄世君)

编辑:梁丽玲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