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生态乡村建设瞄准“方向”

28.01.2015  20:07
      到2016年,力争实施完成村屯绿化示范屯71个,一般绿化村屯200个;力争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水,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基本完成;力争让全县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到85%,村际联网道路技术等级显著提高。这是靖西县开展“美丽靖西·生态乡村”建设活动规定的主要任务,也是该县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定,明确要求全县各有关单位深入开展“增绿造林”、“4111”、“123”等专项行动,确保“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生态乡村建设阶段三大核心工程全面完成。

  扎实推进“增绿造林”工程,村屯绿化全覆盖。一是村屯周围增绿,营造护村林。对村屯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宜林地进行全面绿化,采取果树、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等多树种配置,提高村屯周边绿化率,形成集防护功能、经济功能、景观功能于一体的护村林。二是道路两旁增绿,营造护路林。对入村道路和村屯内主要道路两旁的宜林地进行绿化,根据用地需求建设以果树、花灌木或景观树种为主的护路林。三是房前屋后增绿,营造护宅林。结合群众意愿,对村屯房前屋后的零星空地实行“见缝插绿”式绿化,以种植果树和乡土树种、珍贵树种为主,辅以在房子周边种植花灌木,采取丛状、点状或零星种植的方式,形成护宅林。四是整合绿化用地,营造休闲林。对面积较大、人口集中、条件允许的村屯,充分整合利用村中大块空地,采用城镇化园林式设计,建设公共休闲绿地,供村民休憩游闲之用。五是弘扬生态文化,发展庭院经济。动员农户在房前屋后和自家庭院种植果树和蔬菜,发展庭院经济。六是划定生态小区。对村屯周围和房前屋后原有的风景林、风水林、水源林、休闲林以及祭祀用的社坛庙宇周边林木等划定为生态小区,制定封山护林村规民约,严禁任何形式的破坏。七是建设乡村绿道。对乡(镇)周边自然生态较好、人文气息浓厚或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的,结合当地实际,建设生态乡村绿道,供群众骑车漫步、享受自然、感悟历史、休闲养生。八是景区景点、河道两岸绿化,营造景观林。在旅游景区沿线、河道沿岸宜林地进行景观林绿化,提高景区景点和江河沿岸生态景观效果,实现一步一景、引人入胜。

  全力开展“4111”专项行动,饮水净化惠民生。“四建设”,即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升级工程、沟渠清淤联通工程。“一划定”,即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县环保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乡(镇)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定工作,到2016年底前基本完成划定1000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限制”,即限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产畜牧养殖。由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牵头,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居民人口集中区等区域内建设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全面整治清理,严禁在水库、河流、山塘、沟渠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投饲料养鱼。“一机制”,即建立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机制。由县水利局牵头,完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区农村供水实际,科学设定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等级、响应流程、应急处置措施等,及时妥善处置农村饮水突发事件。

  稳步实施“123”行动,道路硬化添保障。“一通”,即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县新增46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约229.6公里。加快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进一步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优化、整合、提升村镇道路网络资源,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100%。“二改善”,即改善屯内道路通行环境,改善农村客运环境。完成500个屯的屯内道路硬化。优先支持5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屯道路建设和屯内道路硬化;完善道路排水设施,改善屯内通行环境,逐步建立较完善的城乡客运管理体系,实现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85%。“三提高”,即提高通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提高自然村屯道路通达率,提高农村道路网络化服务水平。新建46个建制村便民候车亭,整治隐患里程70公里以上,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做到规划与建设同步,全面提升乡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许忠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