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扎实有效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工作

29.04.2016  12:37

  农户加工山银花。

  ▲古寨古朗瑶乡山银花专业合作社农户对山银花进行分拣。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黄    骏    韦    静/文    通讯员    陆丽红/图) 在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农民潘耀军被鉴定为一级残疾,但他身残志坚,经过多年努力,摸索出养殖、繁殖竹鼠的技术,成功走上了致富路。潘耀军致富后不忘乡亲,将养殖技术传授给本村及周边村民,成立竹鼠专业合作社,利用对口帮扶资金20万元,采取“养殖场+合作社+中心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带动80多户村民发展竹鼠养殖业,仅此一项每户年收入都不低于2万元。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本立村古朗屯自然环境恶劣,人均耕地仅为0.7亩,是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大石山区。古寨瑶族乡党委、政府经过调研探索,抓住古朗屯适宜种植金银花这一优势,成立古朗瑶乡金银花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通过信用联社先后向古朗屯22户农户发放51万元小额信贷,扶持资金的投入使全屯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目前,古朗屯金银花单项收入达160多万元,预计2016年该屯人均纯收入达到6860元。

  这些仅仅是马山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缩影。马山县近年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正确认识、聚焦重点、探索创新,扎实有效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自2014年以来,马山县积极开展扶贫专项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工作。目前,共清理出扶贫项目700多个,累计已拨付扶贫专项结转结余资金1.96亿元,拨付率达到87%。

   五个一”推进项目进度

  为抓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大清理工作,马山县推出了“五个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五个一”即建立一个项目库,按照“社会效益优先、产业发展优先、群众意愿优先”原则,筛选出一批项目,并抓好可行性研究、设计、预算等前期工作,建立扶贫项目库。目前,储备项目795个,涉及道路交通、移民搬迁、生态建设、扶贫产业等多个领域,实现对75个贫困村的全覆盖。制定一套处理方案,通过表格形式列出项目问题清单,组织相关部门会商协调,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坚持“一线调度、即时调度、定期调度、集中调度”的工作方法,实行“挂图作战”,确保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具体责任人,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安排一批项目,对所有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库进行评估核实,对历年项目结余资金进行科学调配,避免造成资金“二次沉淀”。经排查清理,共回收整合资金  2750万元,调整安排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农业产业奖补。下放一批建设权限,将50万元以下的项目实施自主权下放给乡镇,探索形成了村级“申请、竞争、实施”,乡镇“审核、公示、监管”,县级“统筹、审批、验收”三级联动管理新模式,两年来该县共下放扶贫建设项目245个,投入7725万元,使1万多户、4万多人受益。发挥一个主体作用,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屯级“一组两会”村民协商自治组织的作用,凝聚民心、发挥民智、调动民力激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截至2015年,全县群众共投工投劳22万人次。

   “四个再”提高拨付效率

  马山县为提高资金拨付效率,确保扶贫专项结转结余资金按时拨付,推出“四个再”的新举措。

  “四个再”即审批环节再“瘦身”,修订完善《马山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流程》等6份文件,简化项目资金审核审批环节,由原来的6个环节简化到3个,并对各环节办结时限作出明确规定,审批提速9天以上。审批效率再提高,成立扶贫项目资金联审工作组,开通专项审批绿色通道,落实项目资金申请“一天审批完成”制,由原来的5—7个工作日缩短到现在的1—3个工作日。管理机制再延伸,采取县抓统筹和监管、乡镇抓管理、村负责具体实施的方式,将部分上级切块下达的资金直接分配到村到户;探索形成了项目资金分配权、审核权延伸下放到乡镇,核算权、管理权和使用权延伸下放到村到户的新机制。财务工作再规范,进一步细化完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建立绩效考核长效机制,规范财务核算管理。建立项目资金跟踪预警系统,及时洞察发现问题;建立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考核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率先在全区探索县乡村三级档案建设工作,做到  “随时可查,一查可见”,受到国家档案馆的充分肯定。

  目前,马山县共清理出扶贫项目700多个,累计已拨付扶贫专项结转结余资金1.96亿元,拨付率达到87%,其中,审计署要求整改的9234万元资金已于2月底前全部拨付完毕,2015年上半年到位的结余资金也于今年3月底前拨付完毕,下半年到位的未拨付结转资金2950万元,预计6月底可全部拨付完毕。

   “四大举措”推动小额信贷

  为有效解决贫困户生产发展缺乏资金问题,该县还采取“四大举措”推动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强化配套政策扶持。出台《马山县脱贫攻坚贫困户小额信贷实施方案》,在县本级财力困难、收支矛盾不断凸显的情况下,统筹安排1000万元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按7∶3的比例由政府和金融部门共同分担风险,比2015年增长400%,并按7∶3的比例由政府和金融部门共同分担风险,贫困户的授信额度最高由3万元提到5万元,撬动更多资金缓解贫困户贷款难问题。二是简化办事流程,实行贷款利率优惠。制定贫困户小额信用评级授信贷款管理办法,简化流程,贫困农户凭《贫困农户信用贷款证》就可以在授信额度内随借随贷。三是加快支付体系建设,改善支付环境。出台农村支付体系补贴办法,对村级小额支付便民点予以补贴。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行移动支付、手机支付和电子转账等非现金支付业务,让贫困户享受到更多更直接的金融服务。四是强化信用工程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扎实推进“信用马山”建设,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工作,为小额信贷扶贫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截至2016年3月底,马山县共创建1个信用镇、44个信用村,完成符合评级条件的18560户贫困户的信用评级工作,授信金额达6.13亿元,比2015年增加4.95亿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03亿元,直接带动46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个创新”探索扶贫新模式

  为有效推进全县扶贫工作,马山县还推出了“三个创新”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

  一是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将财政扶贫资金与社会资金、贫困户承包土地、劳力等资源有效融合,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使贫困户从中获得土地租金、劳务费和收益分红。如“外托模式”,就是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政府整合投入扶贫结转结余资金90万元,公司投入资金115万元建设生产大棚50个,20个贫困户以及5个跟踪帮扶贫困户以劳动力进行入股,参与生产经营监督,享受60%的经营收益,贫困户每年可实现纯收入6000元左右;“巴更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全屯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户户是股东,人人有分红”。2015年,公司出栏肉猪1.2万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二是创新贫困户合作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如“弄拉模式”,就是农民自愿以自己的山林、耕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成立弄拉旅游合作社,走“农户+合作社+金融+旅游”的脱贫发展路子,经过几年的努力,弄拉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500元,提高到2015年的11965元,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依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形成的资产,由村集体、合作社等统一经营,贫困户参与并从中获益,如“小都百模式”,  就是借力综合示范村屯建设,农户将租金、薪金变为股金,共同组建旅游公司,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共同增收,该屯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5009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8925元,贫困户由2013年的43  户减少到2015年14  户。三是创新资产收益扶贫监督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及群众股金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有效回馈持股群众。发动贫困村以屯为单位制定诚信脱贫村规民约,建立全民监督机制。

  下一步,马山县将持续深入推进全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大清理、小额信贷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等工作,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效益,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完成6个贫困村提前摘帽,使2.9万人口脱贫,如期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编辑:陈轶凡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