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部分高校学生沉迷网贷 学生为何敢花未来的钱

25.03.2017  15:52

关注大学生消费之变化篇

记者走访南宁部分高校,发现不少大学生为了得到心仪的东西,削尖脑袋也要买到手

花花花 买买买 伤伤伤

在广西大学东校园快递服务中心,前来取包裹的大学生不少。

广西新闻网 -南国早报记者  程浩楠  蒋文跃  实习生  蒋小威  黄晓聪  文/图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有来自广西的代表、委员提出关于规范大学校园小额信贷的建议,再次将校园网贷推上关注的焦点。2016年10月,南宁一大学生失联,他被指借款160万元。该生曾在QQ空间发消息称将自杀以死抵债,债主向警方报案,警方确认这名学生已经死亡。

据统计,近三年来,仅南宁市江南区法院便受理校园借贷案件近百件……网贷对大学校园的渗透,源于一些大学生对物质的过度追逐。而更大的背景在于,如今在校大学生消费方式和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提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呈愈演愈烈之势。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女大学生的衣柜要有新款靓装,化妆包必备名贵唇彩;男大学生的口袋要有一包上档次的烟,聚餐时要来瓶价格不菲的酒……在越来越注重物质享受的当下,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不合理的消费结构日益凸显。校园外的花花世界,各种物质、游玩、游戏的诱惑,让自控力不强的在校大学生欲罢不能,深陷其中

1

借钱赌球无力偿还躲回老家

学生网贷问题引起区内高校的重视,始于去年南宁某高校一学生向同学借款100多万元后的消失和“裸条”事件(详见本报2016年10月12日A1叠5版)。

28岁的王美(化名)是南宁市大学东路一所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她告诉记者,去年3月,她所在的学校也有一名学生突然失联,事后才知道该学生欠下一笔30万元的网贷,无力偿还,回老家躲了起来。这是一名研三学生,当时其家长致电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提出休学一年的请求。

学生父亲向老师透露,儿子于2015年向多个网贷平台借款赌球,输了继续借,最后弄到无法收拾的局面。“负责研究生管理的老师告诉我,该学生在网贷失信后,频繁向身边多个同学借钱,所借金额都很大。”王美透露,借过钱的同学讨债时,发现该学生的手机和QQ均联系不上,于是向老师反映,学校才得知此事。

今年3月,该校老师再次接到该学生家长的电话,家长称儿子的休学期已到,不准备再回校继续学习,决定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目前,学校已同意他的申请,退学手续正办理中。

因网贷休学的事件并非孤例。记者采访得知,2016年上半年,南宁市大学路一所高职的一名男同学向学校提出休学申请。老师得知的原因是,上大学后该学生谈了女朋友,出去吃饭、娱乐、旅游带来的花销较大,每月支出超过1500元,父母给的生活费不够用,为了面子向多个网贷平台借钱。随着利息的翻滚,缺口愈来愈大,由此经常接到网贷平台带有恐吓性质的催债电话,他已无法安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