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老兵黎廷文回忆抗战烽火岁月

20.08.2015  18:40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听到记者说起黄埔军校校歌,已过“鲐背之年”的黎廷文老人眼泛泪光。生于1921年的黎廷文是长洲区正阳村人,年轻时考入黄埔军校,学成后在国民革命军第31军135师工兵连中担负军事工程保障任务,为全民族血战日寇铺垫基石。

  8月11日,记者来到正阳村拜访黎廷文,感受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华儿女以“亲爱精诚以血洒花”的革命精神。

   黄埔军校酬壮志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矢志报国,青年为先。“年轻人不抗日,难道要当亡国奴?”听黎老讲述往事,就像翻开了一部活的抗战史。

  黎廷文从小发奋读书,高小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洲国民中学。1939年,汪精卫公开发表投敌声明,激起了民众的怒火。正在读中学的黎廷文血气方刚,与同学一起上街游行,在民房墙壁上刷写标语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从军,黎廷文毅然投笔从戎,1939年底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六分校第18期学员。

  黄埔军校当时声名显赫,是中国陆军军官人才的摇篮。“除了教习课程,教官更要求我们要能吃苦,奋发有为,承担起救国救民的责任。”黎廷文说。在军校,他系统地学习了工兵技术,挖战壕、架桥梁、筑工事、埋地雷等功课都烂熟于心。

  1942年,黎廷文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31军135师工兵连当见习排长,从此开始军旅生涯。

   斗智斗勇保桂柳

  战时,工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及时构筑工事,保证军队攻守自如。黎廷文说:“有一次接到了要搭建临时浮桥的任务,当时我们手头没有材料,就拆门板、木板,沿着漓江岸边砍竹伐木,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就把临时浮桥搭好了。”

  1944年,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一号作战”,侵占湖南衡阳后,向广西桂林、柳州进攻。国民革命军第31军桂系中将军长贺维珍部队以两万兵力固守桂林,黎廷文所在的工兵连驻扎桂平市金田村,负责构筑防御工事。但是,日军并没有经过桂平,而是经由武宣向西进攻,国民革命军大部队随之向西撤退。大瑶山山高路险,黎廷文在途中不慎跌伤了脚。到达贡川县时,由于黎廷文有脚伤无法走路,便负责看管武器弹药。黎廷文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将武器弹药运到万江圩外的一个山洞内仔细看管直到归队,保全了部队的装备力量。

  据统计,在桂林保卫战中,中国军队5665人阵亡。提起这场惨烈的战斗、忆起牺牲的战友,黎廷文频频以手拭泪。

  1945年初,部队进行整编,黎廷文所在工兵连并入第46军188师工兵连,黎廷文升任上尉副连长。在实施大反攻期间,第46军188师负责向南进攻,光复了广州廉江县后向遂溪县进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黎廷文还奋战在前线,他至今仍清楚记得那个难忘的夜晚:“8月15日晚上,我们工兵连正准备破坏遂溪县马鞍山的铁丝网,枪炮声突然全部停了下来,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胜利了!”

   海南受降顺民心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第46军开赴海南岛接受日本海军陆战队投降,他们入城时的情景黎廷文记忆犹新:“我们在海口市秀英港登陆,海口市民夹道欢迎,队伍入城路上鞭炮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当时,海南岛被划入第二受降区,受降仪式在海口市的日军兵营进行。“尽管与装备精良的日军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胜利了,全军将士都士气高昂。”说到抗战胜利之时,黎廷文语气充满自豪。

  受父亲的影响,黎廷文的第三个儿子也参加了解放军。如今,黎廷文虽然年事已高,但还一直积极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活动,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