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线编织起民生幸福网———记南宁市“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

15.07.2015  11:29
电话线编织起民生幸福网 ———记南宁市“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

  

        本报记者  李小彤
  广西南宁市  “1233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热线的前身是“12333”  就业援助呼叫系统。  至今,“12333”  热线已成功援助651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接听23.65万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咨询电话,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咨询热线,政府与市民的  “连心桥
  南宁市  “12333”  热线目前拥有座席员30名,  提供全天24小时的自动语音服务和每周一至周五行政机关工作时间的人工接听服务,  为南宁市的公众提供劳动就业、  社会保险、  劳动关系、  人事人才、  职业培训、  权益维护、  就业援助、  局长信箱解答等政策咨询服务。
  南宁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吴志雄介绍说:  “今年1月-4月,  ‘12333’  热线已成功援助4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接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电话38222个。”
  这些数字的背后,  是  “12333”人社综合服务热线工作人员的辛勤和努力。  广大市民称赞  “12333”  热线是政府与市民的  “连心桥”、  人社服务的示范窗口、  信访工作的前沿阵地、就业维权的一线平台。

  岗位党旗红,先锋示范展风采
  “12333”  热线是南宁市人社局的优质服务窗口,  坚持  “以党建促业务、  以党建带发展”  的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  以开展“岗位党旗红、  就业千万家”  主题实践和  “真情人社·倾心为民”  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为载体,  以开展  “为民务实清廉、  争创优质服务窗口”  活动为抓手,  努力把  “12333”  打造成为南宁市人社服务的示范窗口,  就业帮扶的一线平台,  切实改作风、  提效能、优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12333”  热丝每天的工作内容比较枯燥乏味,  而座席员基本是20多岁的年轻人。  为稳定好队伍,  南宁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  在党员队伍中开展“四心”  “五带头”  优质服务活动,即党员在工作中要做到  “接待热心、解释耐心、  工作细心、  服务诚心”,要  “带学习、  带思想、  带作风、  带业务、  带服务”,  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团结引导广大座席员努力学习新业务,  不断适应新岗位,  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

  就业援助,热心帮扶解民忧
  “12333”  热线的党员座席员团结带领广大座席员在开展创建先锋示范系列活动中,  通过4级联网、3级配岗的方式,  以  “12333”  热线为载体,为全市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高效、  便捷的就业援助服务。  据介绍,  热线将在3个工作日内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其实现就业梦。
  市民谢小莲2005年下岗后,  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由于要供孩子读书,  生活相对困难。  因为文化水平不高,  谢小莲找工作时到处碰壁。2014年,  谢小莲拨打了  “12333”  热线,座席员推荐她到新竹街道办事处市政办当保洁员,  并被分配到离家较近的葛麻社区做保洁工作。  谢小莲说,  多亏了  “12333”  热线的帮扶,  让她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2015年1月-4月,  “12333”  热线成功援助4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化解矛盾,疏导民怨暖人心
  “12333”  热线一直受理南宁市人社局政府门户网  “问题解答”  “局长信箱”  “在线信访”  等业务,  为公众提供网上政策咨询和信访问题答复。广大市民遇到人社相关问题,  首先想到的就是拨  “12333”咨询和求助。
  2014年5月初,  “12333”  热线副班长陈春夏接到一名女性外来务工者的求助电话,  反映老板拖欠工资3个月,  一家老小的生活没有着落,  而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找什么部门解决这个问题。  陈副班长做好记录后,  立即转接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让外来务工者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其遇到的工资拖欠问题,  追讨自己的血汗钱。  经过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的介入调解,求助者成功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类似这样的电话,  “12333”  座席员每天都接到不少。  仅今年1月-4月,  “12333”  热线就受理回复投诉举报、  网上提问、  局长信箱邮件13640条  (件)。  对于市民维权来电,“12333”  热线座席员始终坚持认真完整记录来电内容,  实时传到南宁市人社系统相关单位和科室,  一次性告知来电者手续办理的地点、  所需准备的资料、  办事程序和办理时限等,  让求助者不走弯路,少跑  “窗口”。(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