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作家写16万字纪实作品追寻桂军北上抗日足迹
桂军在开赴凇沪战场途中(翻拍)
抗战时期,桂军部队装备(翻拍)
抗战时期的桂军士兵,眼神严肃坚定(翻拍)
徐歌指点着上海地图,讲述自己追寻桂军北上抗战足迹的路线,以及桂军英勇抗日的故事。
图片均为记者 宋延康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文艳玉 实习生 刘丽)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大日子。这个日子,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更不会忘记。广西纪实文学作家徐歌耗时数月,沿着70多年前那支从广西本土出发的北上抗日大军的足迹,寻找1937年桂军北上抗日的英勇事迹,写下了16万字的《浴血桂军:1937铁流北上》一书。
今年春节前,迎着中国春运的滚滚洪流,作家徐歌也开启了自己的北上之旅。徐歌是广西南宁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在这个不再年轻的年纪,他毅然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抗战纪实之旅。
于是,徐歌带着简易行李,和几本抗战书籍、一本地图以及一台相机,出发去追寻当年桂军北上抗日的铁血荣光与壮怀激烈,想要把桂军北上抗战的历史记录下来。
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走访,徐歌沿着桂军北上抗战路线,行程大约5000公里。他一路追寻桂军的铁血荣光与壮怀激烈,聆听千里共赴国难的慷慨悲歌,更坚定了要尽快出书的信念。
历经波折回到南宁后,徐歌采用走访加历史事件的形式开始整理书稿。他通过两条线来写,一条线是作者当下走访的经历,一条线是70多年前桂军的抗战经过、战役发展,最终写出了《浴血桂军:1937铁流北上》一书。
该书将于9月底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6万文字,收集了大量图片,记录一个个历史尘封的记忆,向世人展示了桂军为了和平盛世抛头颅、洒热血的坚毅与血性,以此铭记历史。
《浴血桂军:1937铁流北上》一书也将是全国第一部全景展示桂军北上抗战史的作品,在广西亦是第一部反映该题材的作品。目前,出版社方面正加紧走出版发行的流程,加班加点,争取让该书尽快面世。
■ 相关新闻
百万广西子弟北上抗战
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广西先后共征调输送兵员超过100万,出兵总数按省内人口所占比例计算为全国第一。徐歌,广西第一个沿桂军北上抗战足迹踏访的纪实文学作家,他一边亲历着和平年代的社会发展,一边从战地遗址、战争故地寻找着桂军北上的英勇事迹与壮烈故事。
缘起:抗战纪实之旅酝酿十年
为何会想到要沿着桂军北上抗日的路线北上呢?徐歌说,为了这次抗战寻访,他前后已经准备了10年。其间收集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也采访了许多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抗战经历。
徐歌说,当年桂军的主力是在区外抗战,在华中、华东地区的英勇表现,值得每个广西人为之感到骄傲。身为广西人,更应铭记这些抗战勇士们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我要把这一段历史书写下来,让更多的广西后人铭记这一段历史,咱广西有这么一群值得我们尊敬的桂军铁流”。
而真正促成这次一个人的抗战走访旅途,是一次与抗战老兵的谈话。老兵问徐歌:“你对抗战的历史这么熟悉,那你去过这些地方吗?”徐歌愕然,他确实阅读过大量史料与地图手册,却从未实地走访过这些地方。
“再不出发就来不及了,我决心丢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去寻访当年桂军浴血奋战的战场。”徐歌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在心中不断告诉自己,“这次真的不能再等了。”
探寻:桂军北上抗战英勇顽强
动身出发,徐歌选择了汽车。他从广西北上出省,走的是传统的穿越巍巍南岭的湘桂走廊。
“如果我再年轻10岁,能抽出的空余时间再长些,沿着当年北上抗战的桂军的进军线路作采访,我也许会选择徒步或者骑摩托车的行进方式。”徐歌说,桂军北上出征的壮烈以及行进细节,也许徒步会有更深的体验。
桂军,这支广西子弟兵纳入到全国抗战武装力量序列,以自身的英勇顽强和崇高的民族大义,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高擎着这面旗帜,作为“七七事变”后第一支奔赴抗日前线的地方部队,桂军走进了一段金戈铁马、横枪拒敌的悲壮大历史中。
仅在抗战全面爆发的头两年,就共有34万桂军北上抗敌。在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为了抗战胜利,广西先后共征调输送兵员超过100万,以补充部队和组建新军。当时全国各省中,广西出兵总数仅次于四川,按省内人口所占比例则为全国第一。而成建制出省抗战的广西部队,几乎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所有重大战役。
几经辗转后,徐歌到达上海。在当年最惨烈的淞沪会战之地,他在蕰藻浜徒步了20公里。1937年10月期间,在被称为“淞沪绞肉机”的战地上,英勇的桂军与日本侵略者激烈厮杀,为国捐躯。
而今,徐歌穿梭在蕰藻浜与陈家行的摩天大楼中,感觉历史的硝烟远去,当地人已经慢慢淡忘了战争的记忆。“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在先烈的牺牲中获得警示与教训。那百万迎着日寇炮火出征的广西将士,是我们的先辈,也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徐歌说。
写书:铁流北上值得后人铭记
在安徽潜山县,徐歌专程探访了位于野寨中学内的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忠烈祠,“这里埋葬了900多位桂军将士遗骸 ,这些抗战英烈为抗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华中、华东地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广西部队威名赫赫。如今,在野寨中学,新生入学上课的第一天,学生们都要到烈士公墓扫墓,老师也会给学生们讲述桂军176师英勇抗战的故事。
让徐歌感动的是,一路的探寻和采访,收获的是当地群众对广西将士的好评如潮。“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广西兵。”“广西兵,好良心。”“要吃鬼子肉,除非一七六。”……这些当地老人流传下来的俗语,侧面体现了广西将士的骁勇善战以及与当地民众的军民情谊。
在河南省唐河县苍台镇,当地老人向徐歌提及当年桂军50多个步兵跟200多名日本骑兵的惨烈战斗时,禁不住痛哭流涕。“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战斗仍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广西军队的勇敢可见一斑。”徐歌悲痛地说,最后,除了一名战士倒在芦苇地重伤存活,其余都壮烈牺牲。
“这些有血有肉的广西子弟,他们出征、上阵、鏖战,最后倒下。他们在历史的雾霭中若隐若现,这令一直站在历史‘拼图板’边上的我,束手无策。”回到南宁后,徐歌挑灯夜战、夜以继日,参阅了11本文献史册,花了三个多月将亲身追寻足迹与抗战历史记录相结合,写出了《浴血桂军:1937铁流北上》一书。(记者 文艳玉 实习生 刘丽)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