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中国依法实施海外军事行动并非称霸扩张

03.07.2015  21:17

  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刘斐 刘欢 王建华)中国新国家安全法规定了海外军事行动相关内容,为其提供法律依据,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将进行海外军事扩张,并非争霸之举。

  中国1日通过并实施的新国家安全法在第十八条中规定,开展国际军事安全合作,实施联合国维和、国际救援、海上护航和维护国家海外利益的军事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发展利益和世界和平。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承担着维护国家与国民海外利益的任务,肩负着维系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的义务。在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之下,中国积极进行包括维和、护航、救援、撤侨、军演等海外军事行动,不仅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

  去年中国公民出境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海外最大的流动群体。此外,还有2万多家中资企业、数百万中国同胞生活和工作在世界各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互越来越频繁,经贸、文化、人员等各领域交流往来相融扩大,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拓展。然而,一些地区局势动荡、恐怖主义、海盗活动、重大自然灾害和疾病疫情等都对中国的海外利益构成现实威胁。

  在此种形势背景下,向来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中国,有责任和义务对身在海外的中国公民、华侨、企业等提供保护和援助,而这也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有能力的国家所通行的做法,是一国海外军事行动的重要内容。

  今年年初,也门局势不断恶化,在纷飞的炮火中,中国海军舰艇不仅顺利撤出本国公民613人,另外还协助15个国家撤出了279名外国公民,既保障了在也门同胞的安全,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全球一体化进程在21世纪不断加速,任何国家都无法彻底封闭自己,而这种国家与地区间利益的交织盘错,使得一国在海外总有利益攸关区,本国的安全已无法完全限定在国境线之内。

  上月26日发表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6年前,每年途经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这一世界上最繁忙海上运输线的中国商船,就达1000多艘次。然而,该海域的国际航运却面临海盗等安全威胁。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于2008年12月首次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来,已为约6000艘中外船舶实施护航,保护了中国海外利益攸关区的广义国家安全,并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公共安全产品。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坚定力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联合国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至今,中国已参加20多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近3万人次。现在有约2100名中国维和人员在多个冲突地区为和平值守。

  然而,中国采取海外军事行动长期以来仅有笼统的法律表述提供支撑,即199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国际社会采取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的与军事有关的活动,支持国际社会为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争端、军备控制和裁军所做的努力”。

  此次,中国新国家安全法有关海外军事行动的原则性规定比之有所细化,更适应当前中国内外形势,能够使中国军队走出国门“师出有名”,获得更多国际社会理解。

  中国军队坚持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安全观,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关系。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不会也不愿搞军事扩张。

  新国家安全法再次重申了“实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主张,而该战略方针最早于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军委确立。基于坚持这一战略思想的坚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坚决不搞侵略扩张,不称霸,不争霸,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赢得了发展的良机。

  仍旧致力于发展的中国没有理由背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内在本质,没有动机走上武力扩张、作茧自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