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把脉”找路子 “妙方”解难题

25.08.2017  11:14

    □  梁芹    赵海军                                     

        农村是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也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如何立足社会共治,筑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基础,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广西兴安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从实际出发,精准分析当地食品安全风险,积极探索出一些监管农村食品安全的新路子。

        对症下药

        米酒小作坊脱胎换骨

        兴安县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有“中国米酒之源”之称,每年的散装米酒产销量巨大。兴安县有近200家私人米酒作坊,这些小作坊大部分凭传统经验生产,无生产标准可言,设备陈旧简单、生产环境卫生无法保证,原料来源及销售情况通常无记录。这些因素使之不断成为“印象塌陷”的重灾区和“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兴安县的整个酿酒行业进入寒冬期,如何“自救”挽回消费者的信任,成为当地米酒小作坊经营者的“心病”。

        兴安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意识到,攻克散装米酒小作坊食品安全隐患顽疾刻不容缓,这也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绝佳时机。2015年年初,该局在全县开展了米酒小作坊整治行动,兴安县局局长刘志谋提出全县米酒小作坊“三分”监管模式,即“备案三分之一,整改三分之一,打击三分之一”。

        “其实,这些小作坊中不乏一些诚信经营、产品优质的,他们就是迫切期待改革的一批。”刘志谋说。

        兴安县白石乡鳌头纯米酒小作坊经营户李明春就是其中的一员。自从从岳父手中接管了这个米酒小作坊以来,他就一直想整顿卫生环境,改良工艺设备,无奈岳父思想守旧,觉得没必要。当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拿着整改单来到酒坊时,可谓“正中其下怀”。李明春很是高兴,积极配合整改,装修酒坊厂房,升级工艺设备,更换存储容器,同时还制定了一套相当规范的人员管理和安全保障制度。整改后的小作坊焕然一新,俨然一个微型的现代化酒厂。“以前每天酿酒100斤,整改之后产量提高了3倍,还天天供不应求,岳父对我刮目相看,终于认可我这个上门女婿啦!”李明春得意地说。

        李明春成功的整改经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吸引了许多仍在观望的其他米酒小作坊经营者前来学习取经。截至目前,兴安县共备案米酒小作坊172家,关停11家。米酒重回当地百姓餐桌。兴安县局一鼓作气,将“三分监管模式”推广到卤肉、豆制品、植物压榨油等食品小作坊的整治中,均取得较好成效。

        管好“一条龙”

        村头宴安全放心

        结婚酒、进火酒、满月酒……在兴安县农村,各种集体聚餐十分盛行,因此催生出了“宴席帮办”服务,俗称“一条龙”服务。所谓“一条龙”,是指备有餐饮具、餐桌、餐饮加工设施设备,为城乡群众在家庭或非食品经营场所操办婚丧嫁娶、乔迁祝寿、子女升学等集体聚餐活动,提供从采买、加工、烹饪、上菜、收拾、清洗等全程服务,并收取服务费的社会组织。据摸底调查,兴安县共有“一条龙”76家,最多承办桌数3500余桌,最多就餐人数近3万人。

        “这些‘一条龙’操办宴席驾轻就熟,但毕竟是草台班子,有着显而易见的食品安全风险。管好这条‘龙’就能大大降低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兴安县局副局长邹喜明分析道。

        该局根据当地“一条龙”服务的突出特点,把监管重心由原来的宴席举办者转向承办者“一条龙”,建制度、定规则,试行规范化管理,让他们实现了“草台班子”“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变。全县76家“一条龙”服务将实行“6+3”新模式的管理,“6”即一户建一个档案、一户配一本操作指南、一户配一台留样冰箱、从业人员一次从业培训、每人一年一次体检、每人配发一套工作服;“3”即备案制、报告制、抽查制,让“一条龙”餐饮服务队迅速走上规范化轨道。

        家在崔家乡黄金桥村镇的村民黎长青创办“黄金桥一条龙”十余年了,在业内小有名气。规范后的“黄金桥一条龙”生意更是红火,通过老主顾们的口口相传,这次竞争到了兴安县第九届葡萄节源江风车文化节大型聚餐的承办机会,名声更响亮了。“我们现在都知道,做饮食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我们的服务队的卫生情况、饭菜口感不比城里的酒店差。”黎长青很有底气地说。

        曝光后厨

        促商家主动作为

        “我们对小餐饮的监管一直感到很头疼,动员经营者进行整改,嘴皮子都说破了,他们像打太极似的挡回去。就算进行处罚,也收效甚微,再次检查一切照旧。”兴安县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大队长陈君无奈地说。

        这样软硬不吃就拿那些不规范经营行为没办法了吗?刘志谋认为,要动就要动真格,把那些店的后厨曝光。

        当一些餐饮“名店”令人作呕的后厨环境在“兴安县食品药品监管”微信平台曝光后,在当地引起不小的震动,点击转载量很快超过8000次,被曝光的经营者再也坐不住了,主动登门请求兴安县局帮助整改,并追踪报道他们整改的情况。这一曝光警示的效果很好,其他餐饮店也很快一一对照,自觉完成了整改。

        兴安县局还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厨视通”服务,将平常人们看不到的“厨房重地”公之于众,把监督权交到消费者手上,让商家时刻紧绷安全生产的弦。

        在兴安县局的努力下,更多的农村食品安全陋习正在悄然改变,餐饮服务环节的“口罩工程”让从业人员都能穿衣戴帽,佩戴口罩上岗;学校食堂等公众餐饮单位以前习惯使用塑料桶腌制酸菜,现在腌菜换成了更安全的陶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