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疆边陲壮族武术传人的30年坚守

25.12.2014  19:14

    新华网南宁12月25日体育专电 题:中国南疆边陲壮族武术传人的30年坚守

    新华社记者卢羡婷

    “没有场地、没有经费、习武的孩子越来越少,很多民间武馆没做几年就运行不下去了。我们风风雨雨坚守近30年,为的就是把壮族武术传承下去。”黄志远是南疆武术馆的馆长,武术馆在他的经营下慢慢有了起色,今年还筹办了首届广西壮族武术节。

    南疆武术馆位于广西西南边陲百色市靖西县,靖西县毗邻越南,辖区人口约65万,其中壮族人口达64.61万。

    在靖西,壮族武术源远流长,历史名人侬智高、瓦氏夫人、刘永福等均以精湛的武术技艺训练队伍,抗击外国侵略者,实为壮拳起步发展的渊源。“靖西男子自古习武风气盛兴,然而近十几年来,学武的人少了,老人家尚且还会一些武术,年轻一代会打壮拳的很少。再不抓,传统武术就要断层了,”黄志远说。

    黄志远是靖西县新靖镇亮表人,青年时云游四海拜师学武,八十年代初开始收徒传艺。1985年,黄志远回到家乡,立志传承发扬壮族传统武术。1989年,他创办了南疆武术馆,长期教授传统武术、散打、自由搏击等。

    “今天的武术馆已不是原来的武术馆,一开始租借场地,条件很艰苦,房顶漏水,前前后后搬了五六次,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今年县里大力支持,把业余体校的场地借给我们用。但是地方小,我们只能分批练,每次十几个人,”黄志远说。

    记者来到南疆武术馆,这是一栋建筑面积不大的楼房,训练馆位于二楼,一个目测约20平方米的房间。十余个小孩正在里面练武,喝声此起彼伏。“学习壮拳要从娃娃抓起,他们都是县城里的孩子,有些是镇上的,放学后就来馆里练习一两个小时。孩子们还是很愿意学拳的,如果场地再大一些,我们就可以扩大招生规模,”黄志远说。

    “真正做武术,没有经费来源,没有场地,做不下去。我们都是倒贴的。”黄志远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靖西分公司的顾问,副馆长农家校是当地的一名医生,俩人都有各自的工作,经营武术馆只是“业余爱好”。对壮族武术的这份热爱支撑他们走过了数十载。

    尽管时常受到家人反对,但他俩从不吝惜对武术馆的投入。这些年来,他们组织馆里的教练、学员参加国际、国内不少武术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国际武术散打邀请赛冠军、全国武术散打赛冠军,还有三男一女获得过“广西拳王”称号。“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的弟子已有千余人,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弟子学成后在海外开办了自己的武术馆。这么看来我们做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农家校说。

    靖西县文化和体育局局长农俊杰说,南疆武术馆在国内外小有名气,近年来与国外武术友人的交流越来越多,“2012年,荷兰派了20多个武术爱好者来这里学习深造,并约好以后每年都过来交流”。

    为了发扬光大壮族传统武术,黄志远谋划多年,终于在今年11月筹办了首届广西壮族武术节,来自全区16个代表队12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政府把这个比赛交给我们武术协会来办,办好了以后会继续支持我们,办不好未来的路也不好走。

    半年的筹备时间,武术馆近200名工作人员全情投入,目标只有一个,把武术节办好。当然,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大家见了我就说这个比赛早就该做了。还有好多县的武术高手因为没来得及报名,后来给我打来电话说明年一定要来,”黄志远说。

    百色市体育局副局长孙彬说:“以后我们要加大对武术节的扶持力度,争取在第五届(武术节)时把东南亚国家的选手也囊括进来,把我们壮族的武术推向世界。”孙彬说,他从这次武术节中受到启发,立即策划发起在百色范围内寻找壮族武术传人、拳师的活动,致力于挖掘本土武术传承人,将壮族武术更好的发展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