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事交流曲折向前

14.04.2015  11:48

  中美军事关系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敏感、最脆弱的领域,被视为两国关系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中美建交以来,军事交流一直起起伏伏、时好时坏。20世纪80年代是两军交流的“蜜月期”,高层互访频繁,军事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冷战结束后,苏联军事威胁消失,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军事交流进入跌宕期,呈现出脆弱和不稳定特点;“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全球反恐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军事交流,两军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被纳入机制化轨道。在此期间,双方认识到仅仅因为应对共同威胁来加强军事交流难以持久,必须寻找新的基础建立新型中美军事关系,但由于在核心利益、战略目标、外交政策和思维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中美军事交流只能在磨合中前行。

  军事关系从属于国家关系,又对国家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良性的军事关系对于国家之间整体关系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反之,破坏力也很强。作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中美之间的矛盾摩擦难以完全避免,关键是尽可能减少矛盾和摩擦,管控好危机,防止激化为冲突和战争。

  军事交流是减少矛盾摩擦、防止误判、管控危机的有效途径,并为中美双边军事问题的解决开辟了途径。中美还建立了多个定期防务磋商机制。这些定期和不定期的军事交流提高了双方交换意见的频率,可以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减少相互猜忌,防止矛盾和摩擦因误判而升级和扩大。

  军事交流可以推动建立危机管控机制。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决策机制等不同,在危机管控方面具有自己的风格,要建立双方间的危机管控机制需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定期军事交流为双方构建了一个相互了解和适应的平台。通过交流了解对方,探索尝试达成某些共守规范来预防和管理危机,并进一步发展完善便会形成完整的危机管控机制。该机制一旦建立,相互的矛盾和摩擦就可以通过一定流程,借助制度框架来控制。

  从战略层面讲,军事交流具有提高战略互信的功能。战略互信是化解大国结构性矛盾的必要前提,也是防止危机发生最有效的防波堤。大国之间存在“修昔底德陷阱”,根源在于相互间缺乏战略互信。要破解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需要不断增进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水平。通过定期军事交流,可以提高军事透明度,增强战略互信,这是中美摆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有战争”历史困境的根本出路。

  当前,中美正在致力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与之相适应,中美需要探索建立新型军事关系。不可否认,中美在安全领域存在诸多分歧,但作为对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负有重要责任的大国,中美两国应搁置分歧,将注意力投放到双方共同关注的议题上。只要双方尊重彼此的核心关切,加强交流,以合作代替对抗,不断拓展交流与合作流域,中美军事关系就能克服困难,走向正常化和规范化。

  (作者孟祥青 周丕启分别为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和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