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名人频涉手机圈?
【手机中国】早些年的手机功能单一,厂商们为区分产品的差异化,纷纷在外观上下足功夫,可以说那个年代的功能机造型各异、赏心悦目,不像现在这样清一色直板。然而,在功能机时代,手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因为当时大部分专利技术都掌握在少数国际厂商手中,自主品牌要想进入需要缴纳高额的专利费,并且当时一提到自主品牌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质量差,所以那时国内手机市场被洋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
斗转星移,随着智能系统崛起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为处理大量信息,手机的外观几乎都是直板造型,唯一的变化就是屏幕尺寸越做越大。此外,由于Android是开源性的智能系统,任何人都能随意使用或者更改,而且在高通案发前,购买高通处理器还可得到专利的反向授权,这大大降低了智能机的准入门槛。
正是基于此,在功能机向智能机更新换代的时候,一大批自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自主品牌高举性价比大旗慢慢在中低端领域站稳脚跟,此时的手机行业可以说是有钱人眼中的香饽饽,众多名人、名企纷纷携款而来,但大部分人都铩羽而归,特别是在小米诞生这几年,手机行业经过重新洗牌,赚钱早已不像原先那么容易。然而,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名人、名企频繁涉足手机圈,像李阳的疯狂手机、格力手机等……那手机行业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让这些人争相进入呢?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粉丝效应为赚钱
说到粉丝效应笔者想起一本《粉丝经济学》的书,据书中介绍“社交媒体的兴盛正使大众传播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网络环境下,粉丝数量不仅意味着影响力还意味着经济价值。只要经营、管理到位,粉丝效应就会逐渐扩大,一个粉丝团对品牌的宣传力甚至强过一个专业策划团队,蕴涵推动产业的巨大能量。可以说,谁掌握了粉丝,谁就拥有了金矿。”
事实上,在手机行业这一说法是建立在好产品的基础上,像苹果的iPhone在全世界拥有大票粉丝,产品体验好、质量好可以口口相传。但对于没什么知名度的公司必然要想尽办法吸引世人关注。
记得去年某个季度,明星手机扎堆出现,庚Phone、杰Phone、蓝色骨头等产品相继发布,这些明星机配置一般但初期定价不低,虽然宣传说明星亲自参与设计,但实际上就是内置几首歌曲,放个视频或者明星亲自录制个闹钟铃声等,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不过介于粉丝效应,这些产品确实不愁销量。但是,如果过度消费粉丝必然没有好结果,因此这些明星机赚钱后便没了下文,更别提什么系统更新的事情了。
虽然说明星机是个坑,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在今年,疯狂英语的李阳突然冒出来向世人宣布即将推出疯狂手机,明眼人一看便知李阳的疯狂手机差不多也是找贴牌工厂生产出来的,因此还未上市便遭到一顿炮轰,可见当下名人做手机已不像当初那么容易,毕竟其中大部分人都在玩票,就连售后也难以保证。
在这些公众人物中,有个人比较例外,那就是罗永浩,虽然老罗做手机前属于外行人,但遇到贵人相助,经过自身努力在手机行业做的有声有色,起码锤子手机还是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和那些明星相比,老罗做的已经相当出色,并且靠谱。
名企涉足为扩土
说完明星做手机,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名企为何会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智能机浪潮中来。首先,一些曾经是手机业巨头,但种种原因错过转型机会,最后不得不低头去适配Android系统,希望能挽回失去的市场,不过无奈大势已去,最后要么变卖、要么自救,例如诺基亚、黑莓。
其次,当企业成长遇到瓶颈需要开辟另一个利润增长点时,智能手机领域自然是最佳选择,像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就是为了畅通无阻的在全世界布局手机业务,而格力做手机表面看是董明珠和雷军打赌在作祟,其实这里有两点原因:一、以进军手机业为噱头从而提升格力知名度;二、格力遇到发展瓶颈急需开辟下一个战场。
当明星利用粉丝效应赚钱,名企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做产品时,已经注定后者的成功的几率比前者大,至于名人为何明知会失败还拼命要往里手机圈里钻?其实这里面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经纪公司为提升旗下艺人的人气,除绯闻、参加公益活动外,宣布进军手机圈无疑也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