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会议
11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其他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合影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 共促亚太繁荣》的重要讲话,强调亚太是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我们应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运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重要平台,推进合作共赢,让亚太继续引领全球增长。
完善亚太中长期合作战略架构
当地时间上午10时30分,会议开始,由阿基诺主持。本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题为“打造包容性经济,建设更美好世界”。与会各经济体领导人围绕“加强经济融合促进包容性增长”等议题展开讨论。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去年11月,我们齐聚北京,共同描绘亚太发展蓝图。时隔一年,我们再次聚首,目标仍然是深化亚太合作,推动亚太共同发展。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着眼长远,完善亚太中长期合作战略架构。亚太合作要谋划大手笔、塑造大格局,要保持合作的战略性、前瞻性、进取性,确定重点领域的目标、举措、时间表。我们要改革创新,为亚太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创新步伐。要扩大和深化在城镇化、互联网经济、蓝色经济等具有巨大潜力领域的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推进一体化,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要尽早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各方在推进区域贸易协定进程中,要保持开放包容,谋求合作共赢,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要继续为结束多哈回合谈判提供强有力指导,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第十届部长级会议达成平衡、有意义、符合发展内涵的成果。我们要采取行动,把共识转化为成果,要大力推进互联互通蓝图,解决亚太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中国及有关国家正在加紧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方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在稳步推进。中方愿继续为加强亚太经合组织能力建设作出贡献。
习近平最后强调,中国将深化同亚太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维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已经提出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中国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亚太创造更多机遇、带来更多福祉。
要引领亚太普惠包容发展之路
当天下午,会议继续进行。习近平就促进普惠包容发展发表讲话。习近平指出,亚太经合组织要引领亚太普惠包容发展之路。要坚持公平、开放、全面、创新发展大方向,重点帮助发展中成员培训人才,加大对各项民生事业投入。要优先解决好生存问题,积极应对贫困的挑战,使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互联互通建设惠及贫困人口。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方期待在下个月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期间,同其他国家一道努力,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指导下,达成富有雄心的成果。
各经济体领导人表示,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应该致力于建设亚太地区稳定、融合和繁荣的大家庭,将按照北京路线图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致力于结构改革,挖掘新的增长驱动力,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增长。各经济体应该加大力度,减少并消除贫困,发挥社会各界能力,实现包容性增长。要深化互联互通领域务实合作。各经济体将坚定不移地打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
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
当天上午,习近平还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领导人共同出席“区域与全球经济”专题会议,听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分析。
在马尼拉与会期间,习近平还同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简短寒暄。 据新华社
亚太经合组织发表领导人宣言
通过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声明
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亚太地区领导人19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并通过一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
会议期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讨论了重要的地区及全球贸易和经济议题,包括鼓励技术创新、减少就业市场的政策障碍以使经济更具活力、改革金融市场、帮助中小企业进入全球价值链等。
会议代表还讨论了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确保可持续增长、建立减轻灾害风险框架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了高质量增长战略、服务业合作框架等计划。
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中,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表达了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决心,表示,亚太地区是发展最快的贸易区,稳定、可预期的多边贸易体制让亚太地区受益匪浅。亚太经合组织将继续合作,加强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尊重规则、透明、非歧视性、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目前共有21个成员。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
背景资料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
1989年11月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其初衷是建成一个其成员就有关经济问题交换意见和促进经贸合作的论坛。因此,在成立的最初几年,该组织只是每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研究成员间的合作事宜。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与拓宽,部长级会议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993年7月 美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主席,在东京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5届部长级会议之后召开一次首脑会议。由于没得到全体成员的赞同,首脑会议被定名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3年11月 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召开,各成员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会议期间,所有领导人不着西服,而是穿休闲装,为的是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气氛。领导人的讲话内容需经本人同意才能公开。会议结束后通过一项领导人宣言。这种形式成为以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模式。
西雅图会议后,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固定机制。此后,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就各成员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在重点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通过一系列成果文件,作为指导各成员间下一阶段合作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全球及地区形势、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阐述看法和主张,为历次会议的成功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编辑:陈轶凡